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为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并探索潜在的预防措施,科学家通过测量飞沫粒径分布、传播距离和速度、不同通风水平的空气传播时间,对人们咳嗽和讲话时产生的飞沫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研究证实:良好的公共空间的通风条件,是可以稀释并清除潜在的传染性气溶胶。相关文章近日发表在英国《柳叶刀·呼吸病学》杂志上。
目前普遍认为,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感染者的呼吸飞沫。而讲话和咳嗽时产生的微小飞沫(直径从亚微米级到接近10微米)含有病毒颗粒,病毒可以在气溶胶里存活3小时并保持感染性,而这些飞沫,既可以通过气溶胶进入气道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手部接触而间接传播。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物理研究所、荷兰心脏病中心、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艾玛儿童医院的科学家们首先使用喷雾飞沫测量系统进行了激光衍射测量,以确定单次咳嗽和讲话产生的呼吸飞沫粒径分布;随后又使用另一公司生产的激光片追踪飞沫,通过拍摄飞沫对激光的散射来确定飞沫的速度和轨迹;并采用第3家公司设计的喷嘴,将一定数量的小飞沫分散到空气中,模拟咳嗽产生的效果,以分析悬浮在实验装置中央的固定激光片的飞沫数量。
研究人员分别在无通风、只有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并打开一个入口门和一扇小窗户这3个通风水平不同的房间里重复了实验。在通风状况最好的房间,30秒后的飞沫数量减半;而在无通风的房间,飞沫减半的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这一结果与空气阻力计算结果一致。
该研究表明,良好的通风,的确可以极大降低呼吸飞沫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这一发现有相当重要意义,因为尽管已经采取了物理隔离措施,但在公共交通工具和疗养院等通风不良且人员密集的地点,仍有病毒传播的案例出现。研究人员表示,在这类通风不良的空间中,小呼吸飞沫的持续存在可能会导致新冠病毒的传播,而改善公共空间的通风条件,则可以稀释并清除潜在的传染性气溶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