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周晓兵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设置实验样地。图片由本人提供
近年来,由于人类工农业活动增加,大量氮素排放到大气并沉降在陆地生态系统表面,通过大气沉降的氮会对荒漠植物带来哪些影响,这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晓兵所在团队研究的重点。
为了弄清楚这一事实,周晓兵等人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建立了长期观测样地,每年定期对荒漠植物进行观测和模拟增氮实验。
1983年出生的周晓兵自2006年考入中科院新疆生地所读研究生,就开启了针对荒漠系统氮沉降响应特征与机理的研究。十余年如一日,周晓兵长期扎根荒漠一线,是国内率先开启对荒漠生态系统氮沉降生态效应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
在野外进行观测,除了应对突然“造访”的沙尘暴等极端天气外,周晓兵和团队成员还得特别警惕野狼等其他威胁。周晓兵说,在野外工作中遇到食物和用水短缺是常有的事,但这些在他看来都不算什么。
周晓兵所在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氮增加能够提高植物生物量,而高浓度的氮具有抑制作用,尤其在高浓度氮持续增加的条件下,植物物种数量三年内将减少一半。而他们不仅要找出产生不利影响的氮沉降的临界值,还要从更深层次揭示这种作用的机理,为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就像是对荒漠生态系统进行‘体检’,所以常被形象地称为‘荒漠体检医生’。”周晓兵说,接下来会重点研究多种全球变化因子(如水分、温度和氮沉降)综合影响下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尤其会关注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从更深层次揭示荒漠生态系统变化的机制。
不久前召开的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生态系统保护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周晓兵说:“这为我们未来科研指明了方向。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感到非常振奋,也更有信心通过我们的研究为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作出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