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同很多个假期一样,这个“五一”小长假的大部分时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云霁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工作日还有很多其他工作需要处理,我科研效率最高的时间是晚上6点后,一做就到12点、凌晨1点多,还有就是周末和节假日。”在陈云霁看来,这样的工作强度很正常,“我们搞科研的,大部分人都差不多,并不是我特殊。这既是个人兴趣所在,也是我们作为科研人员的责任。”
还未到不惑之年的陈云霁,已经是芯片研究领域的一名“老兵”。自2002年以来,他一直工作在国产芯片研制第一线——陈云霁曾是“龙芯”团队最年轻的科研人员,是我国首款多核高性能通用处理器“龙芯3号”的主要架构师之一,还是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芯片“寒武纪”的主要研究者,相关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领导团队在深度学习处理芯片方面的突破被广泛跟踪和引用,国际学术期刊曾刊文评价陈云霁为深度学习处理器的“先驱”和“公认的引领者”。如今,除了自己的科研,作为研究所副所长,他还分管研究所芯片研发的整体工作,特别是芯片设计的共性关键技术。
或许有人将陈云霁的成就归功于天赋——在父母的影响和培养下,他从小就是大家口中的“神童”,因为经常在数学竞赛中获奖,他9岁直接入读初中,之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再到中科院读博、做研究,29岁就评上了研究员,可谓一路畅通。
但陈云霁自己知道,从“天赋型选手”成长为科研尖兵,他付出了多少辛苦。在研究“龙芯”芯片的时候,“一周回一次家,洗个澡换身衣服”是常事。在开始深度学习处理芯片研究时,这个领域还没有进入主流科研的视野,“我那时候经常是白天研究主流的CPU,晚上再做这方面的科研”。至于退稿,那更是家常便饭——“我每一篇发表的文章背后,都有5篇退稿”。
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兴趣。陈云霁说:“每次攻克一个难关,都好像获得奖赏一般。科研不仅是一份工作,而且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兴趣,我愿意为此燃烧自己的生命。”
能坚持下来,更是因为使命感。“大学期间,同学之间从不关注物质生活,大家讨论的、佩服的都是谁科研做得好,特别推崇那些能做出优秀科研成果的学者,这给我人格塑造带来了很大影响。”陈云霁说,“进一步坚定科学理想和信念是在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后。这里是我国最早从事计算科学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我国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就诞生于此。能进入计算所读书、工作,不好好从事计算研究,我都觉得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前辈们。”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让机器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帮助人类、服务人类。这个目标或许在我有生之年都不能实现,但它值得我们前赴后继。而在这场和国际同行的竞技中,我希望我们能达成更多原始创新。”陈云霁说,“我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方向,并把它作为我长期的追求,因此我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
(原载于《光明日报》 2022-05-04 02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