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脑–脊髓同步功能磁共振开放数据库发布

2025-10-31 心理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人体的疼痛感知、运动控制与情绪调节等高级功能,依赖于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精密协同。大脑是决策与指挥的核心中枢,脊髓承担信号传导与反射调控的关键任务。两者高效互动,确保身体与意识的统一运作。

但是,受限于传统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硬件范围与信噪比,多数研究聚焦于大脑或脊髓的局部活动。如何在一次成像中便捷地同步捕捉大脑与脊髓的神经信号,继而在整体上刻画中枢神经系统的动态协作,是神经影像学领域的技术瓶颈。

近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孔亚卓团队,优化了同步脑–脊髓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案,建立了配套的脑–脊髓联合分析与质量控制流程。该成果被命名为CoSpine,以开放数据库形式在Scientific Data正式发表。

CoSpine成像方案实现了覆盖大脑、脑干、小脑及颈段脊髓的单视野同步采集。这一方案融合多频带并行采集与并行重建算法,可保持1.5毫米高空间分辨率,提升了时间采样效率与图像质量。该策略使皮层-脑干-脊髓神经信号得以在一次扫描中连续获取,为脑–脊髓功能交互研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在成像方法之外,研究还构建了基于本成像方案的数据预处理与统计分析框架,实现了数据采集、预处理到标准化配准的系统化优化流程。该流程整合国际主流软件包,并针对脊髓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进行多项算法优化。研究结合呼吸与心跳信号的实时记录,利用生理噪声建模方法实现多层去噪,提升了信号的稳定性。同时,针对脑干和脊髓易受磁场不均影响的问题,方案引入局部匀场优化与反向相位B₀校正策略,减少了几何形变和信号丢失。研究显示,经预处理后的图像信噪比显著提升。

CoSpine数据库包含两个采集站点,共61名健康参与者的同步脑–脊髓原始影像、任务设计及生理记录数据,涵盖两种经典任务范式,验证了上述成像方案与分析流程在不同功能系统中的稳定性。

CoSpine数据库已在OpenNeuro平台正式上线,并在GitHub(LINIP-share/CoSpine)同步开放分析代码与说明文件。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科学技术部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CoSpine功能与结构成像的采集方案及示意图

结构和功能像的数据处理框架

经典接触性热痛和主动运动任务诱发脑-脊髓激活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