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合肥肿瘤医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现WWOX基因胚系失活突变促进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该研究提供了功能机制证据,在机制上连通了WWOX遗传变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进程。
WWOX基因位于人类第16号染色体的FRA16D脆性位点,在多种癌症中频繁发生基因缺失,被视为抑癌基因。但是,WWOX基因缺乏典型抑癌基因所应有的功能失活突变的证据。
研究团队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在一例混合性甲状腺癌(未分化癌和乳头状癌)的年轻男性病例中,发现携带WWOX胚系纯合突变。为探讨功能,团队构建了过表达WWOX P252A、P282A单突变和共突变的甲状腺癌细胞模型,通过体外细胞功能分析和小鼠移植瘤实验,发现WWOX P252A、P282A单突变体和共突变体完全失去肿瘤抑制活性,无法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团队进一步发现,WWOX的P252A与P282A两种突变体,均丧失其在DNA损伤应答中的关键功能。机制研究显示,P252A与P282A突变均改变WWOX蛋白构象,但通过不同途径失活。具体而言,P252A突变体通过HSC70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途径被溶酶体降解,导致抑癌功能丧失;P282A突变破坏WWOX与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团队剖析25例甲状腺癌临床病例分析发现,WWOX低表达与甲状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和恶性表型正相关。
该研究发现WWOX胚系失活突变是甲状腺癌的关键驱动因子,其通过削弱DNA损伤修复并激活EMT,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同时,这一成果研究揭示了WWOX基因在癌症易感性中的重要作用,为甲状腺癌临床风险分层提供了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WWOX胚系失活突变是甲状腺癌的关键驱动因子,通过削弱DNA损伤修复并激活EMT,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