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研究在离子阱中实现范德波尔振子的量子模拟

2025-10-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字体:

语音播报

范德波尔振子在非线性动力学、混沌研究和同步现象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范德波尔振子量子版本作为驱动-耗散开放量子系统的典范模型,近年来引起理论界关注。由于量子涨落和相干性的存在,量子范德波尔振子展现出较多区别于经典行为的新奇特性,对探讨非平衡量子动力学和发展量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林毅恒团队,联合深圳大学教授李俊和杨晓东、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Eric Lutz,在量子自持振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单个离子实验实现了量子范德波尔振子,演示了量子极限环的形成、量子同步及其增强等非经典行为。

团队基于离子阱系统,以单个钙离子的轴向振动模式模拟量子谐振子,通过耗散工程方法引入可控的自旋-振子耦合,构造出所需的线性和非线性阻尼项。实验采用时序化操控,结合相干驱动与耗散操作,实现了量子范德波尔振子的有效动力学。

在无外部驱动条件下,实验首次观测到量子极限环的自发形成过程。当施加周期驱动后,系统表现出量子同步现象,不同初态都被锁定到与驱动频率一致的周期性运动,并呈现相位锁定。团队进一步绘制出同步区域随参数变化的阿诺德舌头,验证了量子同步的鲁棒性。

实验研究揭示了若干非经典效应:在深量子区域中,适度的线性耗散反而能够增强同步特性,这与经典行为存在本质区别;通过施加特定方向的非经典压缩操作,可抑制量子噪声,提高同步的稳定性;在强压缩条件下,系统会出现相空间分布的分岔现象,形成双稳态特征,展现出丰富的非线性量子动力学行为。

上述工作为实验研究量子谐振子及其非线性动力学提供了新平台,有望应用于量子传感、量子态制备和量子机器学习等领域。同时,将该系统扩展至振子网络可揭示新的集体现象,在推动量子技术发展和非平衡量子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潜力。

10月10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科学技术部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量子范德波尔振子的实验实现与同步特性

耗散与压缩对量子同步的增强效应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