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高度唾液酸化是肿瘤细胞的标志之一。肿瘤细胞表面唾液酸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Siglec受体结合,抑制免疫应答,从而促进免疫逃逸。因此,干预唾液酸化过程,被认为是开发新型癌症治疗策略的重要方向。此前,针对唾液酸化的大分子干预手段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小分子抑制剂亟待研发。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研究团队,研制出迄今最高效的唾液酸化小分子抑制剂。该抑制剂显示出较好的免疫微环境激活与抗肿瘤效果。
研究团队以具有典型高度唾液酸化表型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为模型,建立了高效通量筛选平台,并以此筛选到可降低肿瘤细胞表面唾液酸化水平的小分子化合物Y-320。实验表明,Y-320能够广泛抑制肿瘤细胞表面α-2,3/2,6唾液酸化修饰,其半抑制浓度IC50达到约200nM,是经典的泛唾液酸化抑制剂P-3Fax-Neu5Ac的300多倍。分子对接分析显示,Y-320可能通过竞争性,占据多种唾液酸转移酶的底物结合口袋,继而发挥抑制作用。
同时,在多种体内模型中,Y-320表现出显著的肿瘤生长抑制能力,并可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细胞分析揭示,Y-320的抗肿瘤效果依赖于CD8⁺ T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协同作用。动物实验进一步显示,Y-320与PD-1抗体联合应用可起到优异的协同治疗效果,且其抑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疗法,这表明Y-320可有效逆转PDAC对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耐药性。
该研究提供了体内唾液酸化功能研究的实用工具小分子,验证了唾液酸化抑制作为新型糖免疫检查点策略,展示了其在治疗PDAC及其它免疫治疗耐受型肿瘤中的潜力,并表明了Y-320具备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有望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新方案。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上。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