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一朵花开放到凋谢的持续时间称为花寿命,是决定植物繁殖成效的关键性状。前期研究发现,不同物种的花寿命存在差异。理论认为,在传粉者缺乏情况下,植物应延长花的开放时间,等待传粉机会;在授粉充足时,植物应缩短花寿命,以降低成本。这种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开花时长的能力,称为花寿命可塑性。但是,有研究认为,植物能够根据授粉情况等调节花开放时长,有的植物的花不论授粉环境如何,到时间便会凋谢。目前,“花寿命能否灵活调整”这一问题有待研究。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团队,调查了188种被子植物在不同授粉强度下花寿命及相关繁殖性状的基础上,量化三种花寿命可塑性——最大花寿命可塑性、传粉者排除的花寿命可塑性、授粉引起的花寿命可塑性,并探讨花寿命可塑性的海拔格局和影响机制。
多数植物具有调节花朵开放时长的能力:与自然授粉相比,排除传粉者延长花寿命,授粉充足缩短花寿命;在排除传粉者与授粉充足之间的花寿命表现出最大可塑性,同一环境下同种植物的花寿命差异可达22.8天。然而,植物调节开花时长的能力不受系统发育控制,即无法根据亲缘关系远近来预测这一调节能力。
进一步,分析发现,有蜜植物等构建和维持成本较高的植物,以及雄先熟、自交不亲和等易遭受花粉限制的植物,具有更强的调节花寿命的能力。在气温较高、干旱程度更严重、年际间气候变异性更大的环境中,植物调节花寿命的能力更强。同时,植物调节花寿命的能力还表现出海拔格局,也就是说,在自然授粉条件下,高海拔地区植物具有更强的延长花寿命的能力,以弥补恶劣环境中传粉者不足的缺陷。
上述研究为“花寿命能否灵活调整”这一科学问题提供了证据,证实多数植物可根据环境变化调节花寿命,以提高繁殖成功率。这也是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传粉适应的生存策略。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等的支持。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