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花寿命可塑性及进化适应研究获进展

2025-09-10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一朵花开放到凋谢的持续时间称为花寿命,是决定植物繁殖成效的关键性状。前期研究发现,不同物种的花寿命存在差异。理论认为,在传粉者缺乏情况下,植物应延长花的开放时间,等待传粉机会;在授粉充足时,植物应缩短花寿命,以降低成本。这种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开花时长的能力,称为花寿命可塑性。但是,有研究认为,植物能够根据授粉情况等调节花开放时长,有的植物的花不论授粉环境如何,到时间便会凋谢。目前,“花寿命能否灵活调整”这一问题有待研究。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团队,调查了188种被子植物在不同授粉强度下花寿命及相关繁殖性状的基础上,量化三种花寿命可塑性——最大花寿命可塑性、传粉者排除的花寿命可塑性、授粉引起的花寿命可塑性,并探讨花寿命可塑性的海拔格局和影响机制。

多数植物具有调节花朵开放时长的能力:与自然授粉相比,排除传粉者延长花寿命,授粉充足缩短花寿命;在排除传粉者与授粉充足之间的花寿命表现出最大可塑性,同一环境下同种植物的花寿命差异可达22.8天。然而,植物调节开花时长的能力不受系统发育控制,即无法根据亲缘关系远近来预测这一调节能力。

进一步,分析发现,有蜜植物等构建和维持成本较高的植物,以及雄先熟、自交不亲和等易遭受花粉限制的植物,具有更强的调节花寿命的能力。在气温较高、干旱程度更严重、年际间气候变异性更大的环境中,植物调节花寿命的能力更强。同时,植物调节花寿命的能力还表现出海拔格局,也就是说,在自然授粉条件下,高海拔地区植物具有更强的延长花寿命的能力,以弥补恶劣环境中传粉者不足的缺陷。

上述研究为“花寿命能否灵活调整”这一科学问题提供了证据,证实多数植物可根据环境变化调节花寿命,以提高繁殖成功率。这也是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传粉适应的生存策略。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