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这是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拍摄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和奥马尔·M·亚吉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开发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汉斯·埃勒格伦当天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公布了获奖者名单及主要成就。今年的化学奖得主创造了具有较大空腔的分子结构,气体和其他化学物质可以在空腔中流动,被称为金属有机框架。这类材料可用于从沙漠空气中收集水分、捕获二氧化碳、储存有毒气体或催化化学反应等。
“金属有机框架具有巨大的潜力,为实现具有新功能的定制化材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海纳·林克说。
据介绍,在三名获奖者的突破性发现之后,化学家们构建了数以万计不同种类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其中一些材料可能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很多重大挑战。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评委邹晓冬当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金属有机框架在许多领域都有重大应用价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应对气候变暖方面,碳捕获技术的重要一步就是把二氧化碳从其他气体中分离出来。目前,分离步骤的成本约占整个碳捕获成本的70%左右,如果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来吸附和分离二氧化碳,有望大幅降低成本。
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三名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7万美元)的奖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