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拓扑绝缘体能实现电流的无损传导和强大的信息存储,有望成为未来量子技术新材料的候选。以前使用拓扑绝缘子的概念是基于施加电压来控制电流,这是从传统计算机芯片采用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某种奇异材料是基于电中性粒子(既不带正电荷也不带负电荷),那么电压就不再起作用。因此,如果要产生这种量子现象,就需要其他工具,例如光。
研究人员之前使用的材料是铋烯,铋烯的重原子使其成为拓扑绝缘体,可沿边缘无损导电。现在,研究团队首次在拓扑绝缘体中产生了激子。
量子物理学家拉尔夫·克莱森教授说:“我们第一次在拓扑绝缘体中产生并实验检测被称为激子的准粒子。因此,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固态物理工具包,可用光学控制电子。这一原理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电子元件的基础。”
激子是一种只有在某些类型的量子物质中才能产生的激发电子态。“我们通过在只有一层原子的薄膜上施加短光脉冲来产生激子。”克莱森解释说,其不同寻常之处在于,激子在拓扑绝缘体中被激活。这为拓扑绝缘体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研究路线。
近10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其他二维半导体中的激子,并将其作为光驱动元件的信息载体。克莱森说:“光和激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这类材料中看到新的现象。例如,这一原理可用来产生量子比特。”
量子比特是量子芯片的计算单位。使用光而不是电压可使量子芯片的处理速度快得多。因此,最新发现为开发未来的量子技术和微电子领域的新一代光驱动打造设备铺平了道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