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表面带有Fas配体的微凝胶显微图像 图片来源:Esma Yolcu
将胰腺细胞与释放蛋白质的微凝胶一起移植到患有Ⅰ型糖尿病的猴子身上,可以改善其血糖控制,并且移植的细胞不会被排斥。相关论文5月13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为调节血糖,Ⅰ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因为其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而后者会产生降糖激素胰岛素。移植胰岛β细胞能使Ⅰ型糖尿病患者自己产生胰岛素,但后者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防细胞被排斥。这会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面临更大的感染和癌症风险。
为寻找另一种治疗方法,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季磊(音译)和同事给7只猴子注射了一种名为链脲佐菌素的天然药剂,这种药可以杀死胰岛β细胞,从而诱发Ⅰ型糖尿病。12天后,科学家从健康猴子身上取出胰岛细胞并与微凝胶混合。这些细胞和微凝胶随后被移植到猴子腹部的组织层中。
其中4只猴子接受了填充Fas配体(FasL)的微凝胶—— 一种能够杀死过度活跃免疫细胞的天然蛋白质,以及一种名为链霉亲和素(SA)的蛋白质,它可以将FasL“粘”到微凝胶上。这些凝胶预先与胰岛细胞混合,可以在体内缓慢释放FasL到移植细胞中,防止后者被排斥。
剩下的3只猴子接受了胰岛移植,以及没有FasL或SA的“空”微凝胶。所有的7只猴子在前28天都接受了补充胰岛素,以及为期3个月的抗排斥药物雷帕霉素治疗。
研究人员称,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接受SA-FasL微凝胶移植的猴子产生的胰岛素水平与它们患糖尿病之前相同,至少在空腹时是这样。猴子的餐后胰岛素分泌正常,为80%~90%,所以它们只是偶尔需要少量补充胰岛素。
“这些猴子的肝肾功能也正常,表明这种治疗是安全的,没有移植排斥的迹象。”季磊说,“通常我们必须进行非常积极的治疗和使用多种药物,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这样做。”
在没有SA-FasL情况下接受微凝胶移植的猴子,在手术后几周内对胰岛移植产生了排斥反应。论文合著者、密苏里大学的Haval Shirwan说,他们的目标是有朝一日为医院提供一种“现成的技术”,允许外科医生在胰岛移植的同时植入这种微凝胶。他希望人体试验能在两年内开始。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m988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