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鸭嘴龙胚胎化石(左)与复原图。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供图
5月11日,中外学者在《BMC生态与进化》联合发表论文,描述了两件来自中国江西省赣州盆地白垩统河口组的恐龙胚胎。这组被称为“英贝贝”的标本藏于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是迄今科学记录最完整的鸭嘴龙类胚胎,可以回答一些关于恐龙发育和繁殖的重要问题。
此次描述的鸭嘴龙类胚胎原产于赣南地区白垩纪晚期地层中,距今约7200万年至6600万年。胚胎所在的蛋长径约9厘米,容积约660毫升,胚胎部分约占整个蛋的40%,胚胎蛋有着薄薄的约0.4毫米厚的壳。根据胚胎的头骨、脊椎和四肢骨骼的独特形状,学者们推断“英贝贝”属于鸭嘴龙超科成员。
鸭嘴龙类是一类生活在恐龙时代末期的大型植食性恐龙,长着鸭子一样的扁平嘴巴。传统上,鸭嘴龙类恐龙被分为两类:头骨上有精致空心脊冠的赖氏龙亚科,以及没有脊冠的栉龙亚科或鸭嘴龙亚科。一般来说,鸭嘴龙亚科所产的蛋比赖氏龙亚科要小许多,因此孵出的雏龙也较小。不仅如此,鸭嘴龙亚科的雏龙还被认为比赖氏龙亚科的发育程度低,特别是在肢骨的形成方面——鸭嘴龙亚科的雏龙晚成,它们在孵化较长一段时间后四肢骨骼才完全长成。相比之下,体型较大的赖氏龙亚科雏龙早成,出生之后很快就可以加入龙群。对于演化生物学家来说,这个有趣的差异自然会产生一个关于鸭嘴龙祖先性状的问题:在孵化过程中,其雏龙是晚成还是早成?“此次发现的胚胎化石,其蛋和胚胎都很小,与鸭嘴龙亚科相似,结合其分类位置,很可能表明小型的蛋与晚成雏龙是鸭嘴龙类的原始性状,而赖氏龙亚科更大的蛋与早成雏龙是衍生的。”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邢立达看来,这是“英贝贝”恐龙胚胎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科学新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