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太空垃圾激光测距显“神通”

提高地球轨道上卫星和太空站操作安全性

2020-08-05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字体:

语音播报

  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垃圾越来越多,对有源卫星构成了严重威胁。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4日发表的一项物理学研究,欧洲科学家团队通过将望远镜、探测器、滤光片相结合,实现了在白昼对太空垃圾进行激光测距。这一最新成果极大增加了该技术的使用时长——从以前的一天中只有几小时,延长至全天大部分时间,提高了地球轨道上卫星和太空站的操作安全性。

  假如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举,要伴随无处不在的太空垃圾,那简直无异于在枪林弹雨中前行。太空垃圾是指一些零碎的、围绕地球轨道的无用人造物体,也称轨道碎片。它们小到报废卫星碎片、漆片、粉尘,大到一整片火箭或飞船的残骸。目前,近地轨道就像是拥挤的交通要塞,而且还没有“警察”疏导。这些垃圾的速度非常快——可达17500英里/小时(28200公里/小时),即使是最小的一块也可能造成巨大损害,致使地球轨道上的大片区域荒废。

  因此,太空垃圾激光测距应运而生,可以用来跟踪太空垃圾、防止发生碰撞——太空垃圾激光测距能测量离这些物体的距离,从而帮助避免对卫星和航天器的破坏。不过,这种技术目前只能在暮色时分的几小时内开展——此时地球上的卫星激光测距站处于黑暗中,而太空垃圾仍能被太阳照亮。

  奥地利科学院太空研究所科学家麦克尔·斯奈德福尔及其同事,此次将一架望远镜、探测器和滤光片相结合,以提高物体相对白昼天空的对比度。他们还开发出了实时目标探测软件,可以计算出目标预测偏差,利用这种偏差纠正不准确的预测。研究团队通过实验演示了白昼太空垃圾激光测距是可行的,而且能增加所有卫星激光测距站的潜在观测时长。作者指出,奥地利格拉茨的太空激光测距站的观测时长可以依季节从每天6小时增加至22小时。

  研究团队称,超常观测时间允许对太空垃圾进行更精准的轨道预报,有助于提高地球轨道上卫星和太空站的操作安全性。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 科学家发布7年宇宙观测结果
  • “小柯”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