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这张照片是在距离太阳表面7700万公里的地方拍摄的。图片来源:ESA
欧洲航天局领导的太阳轨道飞行器任务发布了第一张太阳照片。这张最近距离拍摄的太阳照片显示,日冕中充满了成千上万的小型太阳耀斑,科学家称之为“篝火”。
该照片是5月30日由极端紫外线成像仪在距离太阳表面7700万公里的地方拍摄的。此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帕克太阳探测器”在执行任务期间曾到达距离太阳620万公里的地方,但由于环境太恶劣并且它没有携带面向太阳的照相机,因此未能获得类似图像。而在地球上,位于夏威夷的Daniel K Inouye太阳望远镜捕捉到了比轨道飞行器更高分辨率的太阳图像,但并不能完全捕捉到太阳的光,因为地球的大气过滤掉了一些紫外线和X射线波长。
“收到第一批图像时,我的反应是这是不可能的,这比我们期望的要好得多。”轨道飞行器极端紫外线成像仪首席研究员、比利时皇家天文台太阳物理学家David Berghmans在7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Berghmans说:“乍一看,太阳可能很平静,但当仔细观察时,可以看到那些微小的耀斑。”
这些“篝火”的大小仅为地球上可见的太阳耀斑的百万分之一或十亿分之一。太阳耀斑被认为是由太阳磁场相互作用引起的高能喷发,研究人员还没有弄清楚这两种现象是否由同一过程驱动,但他们推测,许多“篝火”的综合效应可能导致了日冕(太阳外层大气)的灼热。日冕的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数百倍,但其原因一直是个谜。
科学家对太阳轨道飞行器的潜力感到兴奋,该任务于今年2月发射升空,并携带10个仪器来拍摄研究太阳及其周围环境。据悉,飞行器最终将改变轨道,首次研究太阳的两极地区。该任务项目科学家Daniel Muller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从未用相机接近过太阳,这只是太阳轨道飞行器漫长史诗之旅的开始。两年后,它将带我们更接近太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