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南极洲无人干扰区缩至不到32%

2020-07-16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字体:

语音播报

  据英国《自然》杂志15日发表的一篇生态学评估研究,科学家通过编制“人类南极洲地面活动记录”发现,南极洲无人类干扰的地区已不到32%,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下降。研究发现,虽然99.6%的南极洲可被视为荒原(相对未受干扰的环境),但是荒原包含的生物多样性并不高。

  环境危机有两个彼此息息相关的要素: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整个南极大陆被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在极地极端环境下,生存着众多奇特的生命,被视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因此,对南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但有利于稳定南极的生态系统和环境安全,还关系着全球生态安全。

  然而,尽管南极洲位置偏远,它面临的来自人类活动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包括科考、基建和旅游。南极洲的荒原总面积仍然未知,荒原的生物多样性在南极洲占多大比例此前也未知。

  鉴于此,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人员斯蒂文·周恩及其同事,此次根据1819—2018年的出版物、旅游数据和科学数据库,编制了“人类在南极洲地面的活动记录”,最终得到了约270万条记录,并据此计算了南极洲的荒原总面积以及荒原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研究团队发现,荒原几乎遍布整个南极洲,但是却没包含多少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南极洲陆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包含了23000多条物种记录,其中不到7%位于被划分为荒原的地区。至于南极洲地面重要的鸟类区域和特别保护区,分别只有16%和25%位于鲜受人类影响的荒原地区。

  科学家表示,扩大特别保护区或能扭转原始地区的衰退,从而保障南极洲的生物多样性。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