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据英国《自然》杂志15日发表的一篇生态学评估研究,科学家通过编制“人类南极洲地面活动记录”发现,南极洲无人类干扰的地区已不到32%,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下降。研究发现,虽然99.6%的南极洲可被视为荒原(相对未受干扰的环境),但是荒原包含的生物多样性并不高。
环境危机有两个彼此息息相关的要素: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整个南极大陆被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在极地极端环境下,生存着众多奇特的生命,被视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因此,对南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但有利于稳定南极的生态系统和环境安全,还关系着全球生态安全。
然而,尽管南极洲位置偏远,它面临的来自人类活动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包括科考、基建和旅游。南极洲的荒原总面积仍然未知,荒原的生物多样性在南极洲占多大比例此前也未知。
鉴于此,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研究人员斯蒂文·周恩及其同事,此次根据1819—2018年的出版物、旅游数据和科学数据库,编制了“人类在南极洲地面的活动记录”,最终得到了约270万条记录,并据此计算了南极洲的荒原总面积以及荒原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研究团队发现,荒原几乎遍布整个南极洲,但是却没包含多少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南极洲陆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包含了23000多条物种记录,其中不到7%位于被划分为荒原的地区。至于南极洲地面重要的鸟类区域和特别保护区,分别只有16%和25%位于鲜受人类影响的荒原地区。
科学家表示,扩大特别保护区或能扭转原始地区的衰退,从而保障南极洲的生物多样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