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美国一研究小组17日在《纳米快报》上发表论文称,他们研究出一种利用细胞纳米海绵对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动物实验表明,这种策略不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从理论上讲,在病毒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仍会起作用。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加班加点地寻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过刺突蛋白与人类细胞表面的ACE2和CD147两种蛋白结合来感染人类细胞的,阻止这种相互作用就会阻止病毒感染细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而波士顿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则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是不是可以用病毒的天然靶标(包括ACE2和CD147)制成纳米诱饵,来诱使新冠病毒远离细胞?
为验证这一想法,研究小组首先利用人类肺上皮Ⅱ型细胞和人类巨噬细胞的细胞膜包裹纳米粒子聚合物核,制成两种细胞纳米海绵。这些纳米海绵上有新冠病毒进入细胞所需的蛋白受体及其他细胞膜蛋白。小鼠实验表明,这些纳米海绵没有显示任何短期毒性。随后,研究人员在装有新冠病毒和细胞纳米海绵的培养皿中处理细胞,将它们一起培养。结果显示,两种纳米海绵诱饵均中和了新冠病毒并能阻止其感染细胞。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纳米海绵平台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与病毒突变以及病毒种无关,只要病毒的目标仍是已确认的宿主细胞,纳米海绵就能够中和病毒。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讲,即使新冠病毒发生突变,纳米海绵也会起作用。因此,这种细胞纳米海绵是一种对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策略。
同时,研究人员也表示,细胞纳米海绵的实用性还需进一步进行验证,其配方也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而目前进行的动物模型试验将为未来的人类临床试验铺平道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