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英国《自然》杂志17日发表的两项古生物学研究,为软壳蛋演化提供了确凿证据。其中一项研究认为,最初的恐龙所产的蛋可能是软壳蛋,这与一般的流行观点——恐龙产的是硬壳蛋相左;另一项研究描述了一个来自南极的大号软壳蛋,这也是迄今在南极洲发现的第一个化石蛋。
诸如鸟类、部分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它们所产的蛋包含一块内膜或羊膜,可以帮助防止胚胎变干,因此也被称为羊膜动物。其中一些羊膜动物,比如蜥蜴和乌龟产软壳蛋;而另一些,比如鸟类则产高度钙化的硬壳蛋。正是这种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演化轨迹——钙化蛋更能抵御环境压力,它们的演化在羊膜动物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它们有助于繁殖成功,进而推动该支系的扩散和分化。但是长期以来,软壳蛋很少有化石记录,因此科学家难以研究从软壳蛋到硬壳蛋的过渡。
此次,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们研究了原角龙和鼠龙的含胚胎化石蛋,发现它们都是软壳的。团队认为,钙化硬壳蛋在恐龙中至少独立演化了3次,而且可能从一系列原始软壳型发展而来。软壳蛋可能被埋在湿润的土壤或沙中,之后借助植物物质分解所发的热来孵化,就像如今的某些爬行动物一样。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团队则在另一项研究中描述了一个近乎完整的足球大小的软壳蛋,它来自大约6600万年前南极洲的白垩纪沉积物。这也是迄今描述的最大的蛋之一,大小仅次于马达加斯加已灭绝的象鸟所产的蛋。这个蛋的尺寸和薄壳(缺少透明的外层)暗示其为卵胎生,即一个“发育不全”的卵子在母体内发育,待产出后立即孵化。这个蛋被划归为一个新的分类——“A.bradyi”;虽然其母体依然成谜,但是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是一种巨型海洋爬行动物产的,如沧龙。
在论文随附的新闻与观点文章中,瑞典隆德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的科学家则提出了另一种解释:它是一种恐龙产的,依据是这个蛋的估算重量接近于鸟类和非鸟恐龙已知最大的蛋的重量,而且后面两类都在南极洲留下了化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