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双足“鳄”的脚印

2020-06-12 中国科学报 唐一尘
【字体:

语音播报

双足“鳄”的艺术再现图 图片来源:Anthony Romilio

  韩国下白垩统晋州组曾发现了保存良好的较大足迹,人们一直搞不清这些足迹是恐龙还是其他大型动物留下的。6月11日,《科学报告》发表的一篇论文称,这些足迹来自现代鳄鱼的祖先。研究人员指出,之前发现的曾被认为是双足行走的巨型翼龙的足迹,实际可能也是古代鳄鱼近亲留下的。

  韩国晋州国立师范大学的Kyung Soo Kim、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Martin G. Lockley和同事,在泗川市附近的自惠里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多组足迹。研究人员将这些足迹取名为Batrachopus grandis,它们来自一个鳄形类新种,是现代鳄鱼、食鱼鳄鱼和短吻鳄的祖先。这些足迹的大小是此前发现的batrachopodid足迹的两倍多,一些足迹长18~24厘米,表明这种鳄鱼体长可能达到3米。

  研究人员指出,较窄的行迹完全是后足留下的,有些区域保存了从脚跟到脚趾的清晰印痕和皮肤印痕。但他们并未发现有后足足迹覆盖前足足迹,或是保存较差的决定性足迹证据,表明该行走痕迹是由四足鳄形类留下的,因此,他们认为B.grandis是一种双足行走的动物。这种步态此前在这一科的行迹样本中未有发现。

  之前在年代更早的遗址中发现的足迹,曾被认为是巨型翼龙为保护翅膀而在陆地上双足行走时留下的,但这次的研究表明,这些足迹可能来自鳄形类。这支持了足迹化石研究人员达成的共识,即翼龙行走时四肢共用。研究人员认为,有必要重新检视历史上同一时期的其他形态类似的足迹样本。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66008-7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 三维模拟人体发育再添新模型
  • 父母养育促进幼崽大脑发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