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每日科学

小鼠背上长出3D打印“人耳”

2020-06-12 中国科学报 刁雯蕙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日,《科学进展》刊登了四川大学苟马玲团队的最新研究,证明可以在体内对身体部位进行3D打印。

  3D打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定制人体的新部位,但必须在体外打印后通过手术植入体内,这会带来感染风险。

  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曾通过在老鼠皮肤下面埋入一个预先制作好的植入软骨细胞的塑料支架,让小鼠背上长出人耳。而苟马玲团队则利用3D打印技术,在不需要手术的情况下让老鼠背上长出人类的耳朵。

  他们将一种由水凝胶颗粒和软骨细胞组成的“生物墨水”注射到老鼠背部后,用近红外光在墨水上投射出耳朵形状。光使水凝胶颗粒粘在一起形成耳状结构。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软骨细胞在水凝胶结构的周围生长,最终形成类似于人耳的软骨结构。同时,小鼠身上未有明显炎症或其他副作用。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Derek Rosenzweig表示,这种非手术3D打印技术或可用于修复鼻子、手指、脚趾或肘部受损的软骨。而髋关节和膝关节等深部软骨缺损可能更难修复,因为近红外光通常只能穿透人体约2厘米。

  苟马玲团队希望最终能够采用这种技术修复其他受损器官,比如心脏或肺。

  “这将更具挑战性,因为心脏和肺部包含多种细胞类型,它们位于体内更深处,并且在不断收缩和舒张。”Rosenzweig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a7406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 父母养育促进幼崽大脑发育
  • 快速射电暴或起源于磁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