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人类大脑如何将外部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记忆?作为“人类大脑计划”的一部分,来自德国、瑞典和瑞士的科研小组研究了大脑纹状体中的神经元回路。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计算生物学》杂志上,对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大脑信息处理发生在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回路内,突触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我们记忆事物,或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的方式。利用突触可塑性可以操纵这些神经回路,该过程中某些突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强或减弱,具体取决于神经元的活动。
研究小组分析了这些突触变化的生化反应网络,进一步破译了可塑性机制。研究负责人之一、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的杰内特·可塔尔斯基解释说:“模拟可塑性机制对于理解某些由分子计算产生的高级现象,例如学习和记忆形成至关重要。”
在神经元中,外部和内部信息处理通过突触可塑性,将突触信号在脑神经网络中传输。脑神经网络中的单个分子也可以执行这些生化反应,通常是一种称为AC酶。例如,哺乳动物中的腺苷酸环化酶家族,可将细胞外信号转换为细胞内信号分子(cAMP),这是细胞最重要的次级信使之一。
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的保罗·卡罗尼称:“某些辅助蛋白质化学反应是通过靶向AC酶来启动的,而其他酶则会阻止它们。我们的工作向更好地理解这些AC蛋白的“分子识别”迈出了重要一步,神经元可以极高的精确度和准确性控制AC酶催化反应的速率。这反过来又激活了神经元功能所必需的后续过程。”
大脑表达由9种膜结合的AC变体,其中AC5代表纹状体中的主要形式。在基于反应的学习中,cAMP的产生对于加强从皮质神经元到纹状体主要神经元的突触至关重要,并且产生取决于多种神经调节系统,例如多巴胺和乙酰胆碱。首席研究员丽贝卡·旺德总结说:“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汇集了来自4个不同研究所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共同开发一种多尺度仿真方法,并使用它来创建依赖AC5的信号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