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新华社】研究提出热带珊瑚岛植被优化策略

2025-10-30 新华社 马晓澄
【字体: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团队基于对我国热带珊瑚岛的植被长期观测样地进行研究,揭示了土壤微生物在热带珊瑚岛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分工协作”的规律,即真菌“打头阵”,细菌“稳后方”,这对优化珊瑚岛上的植被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10月28日发表在学术期刊《土壤生态学快报》(Soil Ecology Letters)上。

研究人员表示,热带珊瑚岛生态系统相对独立且封闭,生境条件严酷,常受高温、强光、高盐、季节性干旱等气候因素影响,加之生物种类较为单一,系统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人工植被构建往往难以持久维持,易发生退化,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提升面临严峻挑战。

研究显示,尽管人工植被的构建显著改善了土壤环境与养分条件,但在恢复早期(即2年内),其土壤肥力、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生物多样性等关键指标仍明显落后于原生植被。

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在热带珊瑚岛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分工协作”。在植被恢复初期,土壤真菌作为“先锋部队”,凭借其耐旱、耐盐特性高效分解难降解有机质,为植物定植创造条件,并在稳定微生物网络结构中发挥核心作用。

随着恢复进程的推进,土壤细菌逐渐成为生物网络中的“模块枢纽”,通过促进碳、氮、磷等元素的快速循环,承担起维持生态系统长期功能与稳定性的“主力军”角色。

此外,研究还发现,无论是人工植被还是原生植被,土壤微生物均受到碳、磷养分的协同限制,表明热带珊瑚岛土壤养分供给不足是制约微生物活性及生态恢复效率的关键瓶颈。

基于研究结果,研究团队提出植被构建的针对性优化策略,并建议未来开展更长周期的监测,评估不同恢复模式的可持续性,不断完善热带珊瑚岛生态恢复技术体系,为海岛生态安全及全球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打印 责任编辑:曹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