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新闻网】跨越3400万年前全球降温事件 啮齿类动物群怎么做到的?

2022-09-20 中国新闻网 孙自法
【字体:

语音播报

早始新世至早渐新世东亚啮齿类动物群组合。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早始新世至早渐新世东亚啮齿类属级多样性变化。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作为起源于亚洲、新生代陆地哺乳动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群,啮齿类动物成功跨越始新世-渐新世之交(约3400万年前)的全球降温事件,成为东亚哺乳动物群中的优势类群。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消息说,该所李茜研究员等人最近完成的“早始新世至早渐新世亚洲啮齿类动物群的更替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全球降温事件之前的低温环境,很可能给东亚啮齿类动物群中的仓鼠类和跳鼠类创造了一个训练场,让这些类群有了一些预适应,使得它们不仅成功度过全球降温事件,也让啮齿类成为大降温事件后哺乳动物群中的优势类群之一。这项重要成果,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刊物《生态与进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发表。

  据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李茜研究员介绍,啮齿类的起源、演化以及在动物群中的演替与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但学界长期以来缺少对这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探究,对这类动物是如何适应和应对渐新世初期的全球气候剧变此前也知之甚少。

  基于此,中科院古脊椎所团队全面梳理早始新世初期(约5600万年前)到早渐新世晚期(距今约2550万年)亚洲啮齿类化石数据,在亚洲哺乳动物动物分期的框架下深入探讨不同时期啮齿类动物群的特征,同时在属这一级别上对啮齿类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早始新世到早渐新世啮齿类动物群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和蒙古国)较为连续,在中亚(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和南亚(主要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缅甸)的记录并不完整。南亚的啮齿类动物群虽然记录不连续,但其呈现出独特的组合面貌,与东亚和中亚同时代啮齿类动物群面貌之间的差异很可能是不同的生境所造成。南亚啮齿类动物群中的一些种类显示出与非洲的啮齿类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进一步研究发现,东亚的啮齿类动物群随着古气候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更替,其多样性通过稀疏标准化法进行较正后显示:早始新世初期的啮齿类就已表现出适度的多样性;中始新世啮齿类多样性持续增加,这很可能与“中始新世气候适宜期”相关;全球气温在该适宜期后逐渐降低,啮齿类表现出多样性明显降低、啮齿类动物群中的优势类群由梳趾鼠类转变以仓鼠和跳鼠为主的特点;在始新世-渐新世交替之际,全球大降温,东亚啮齿类却呈现出多样性增加、同时仓鼠类和跳鼠类在啮齿类动物群中依然是优势类群的特点。

  李茜表示,由此可见,在东亚晚中始新世到晚始新世时的低温环境,很可能给仓鼠类和跳鼠类创造了一个训练场,让这些类群有了一些预适应,使得啮齿类不仅成功的度过了始新世-渐新世之交的全球降温事件,也成为渐新世东亚哺乳动物群中的优势类群之一。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