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科技日报】鳗草栖息地北移的原因揭晓 气候变暖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2022-09-20 科技日报 王健高 宋迎迎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子刊《交叉科学》在线刊发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海洋所)研究成果“气候变暖使温带海域鳗草地理分布南界北移”。该研究首次发现了气候变暖致使鳗草地理分布南界北移的现象,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于海草床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该研究以温带海域广泛分布的海草品种——鳗草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鳗草地理分布南界海域进行了全面的重新调查,并通过对比历史文献资料,发现我国鳗草的地理分布南界已经发生了北移。具体来说,我国鳗草的地理分布南界已经由山东省日照市的石臼所,北移至山东省青岛市的渔鸣嘴。

  为确定鳗草地理分布北移是否是由于区域变暖所致,在2016年至2021年期间,中科院海洋所科研人员从青岛湾获取鳗草植株和种子,在日照石臼所海域开展了16次鳗草植株移植和种子种植实验,监测了海草生长状况及水温等环境参数,并进行了海草生化分析和转录组分析。

  研究发现,在16次修复实验中,鳗草种苗和植株均无法在移植的第1个夏季或第2个夏季后存活。这表明,夏季的高水温是鳗草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热应激下,随着水温的升高或胁迫时间的延长,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并最终引发抗氧化酶系统崩溃,从而导致抗氧化酶活性降低、鳗草遭受损伤,最终死亡。转录组结果显示,热应激条件下HSP70蛋白家族及其分子伴侣腔结合蛋白(BiP)的基因表达量发生了显著上调。以上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鳗草的栖息地已经发生了北移。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2-09-20 05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