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我国的植物孢粉记录发现,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以来,人类活动显著降低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
我国东部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起源地,这里的农作物驯化和栽培历史可追溯到11500年前的全新世初期。然而,人类土地利用对植被影响的开始时间及强度等尚存在不确定性。“如何识别人类对植被影响并评估影响的强度,是摆在古生态学家面前一个难题。”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曹现勇介绍。
孢粉是植物孢子和花粉的总称,不同的孢粉组合能够代表不同的植被群落。孢粉粒在风力和水流的搬运作用下,被汇聚并埋藏到湖泊和泥炭等沉积物中,成为重建古植被景观的一把钥匙。孢粉学家将埋藏于沉积物中的孢粉一粒一粒地识别并统计出来,再结合沉积物年代学分析结果,就可以重建过去植被景观及土地利用历史。利用我国已经积累的大量地层和现代孢粉数据,研究人员开展了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
研究发现,在自然气候波动的影响下,在距今2000年以前的全新世大多数时间,我国东部地区的孢粉多样性虽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但整体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然而,距今200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孢粉多样性快速降低。
“相对全新世的其他时段,最近2000年内的气候波动相对较弱,无疑该阶段的植物多样性丧失应主要由人类土地利用导致的。”曹现勇强调。
对此,曹现勇表示,秦汉时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和文化整合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发展时期,人口出现快速增长和农业发展扩大了对植被破坏的范围,也加剧了破坏强度。人类毁林开荒导致原始森林面积缩小,取而代之的农田和次生林等景观在我国东部地区开始大规模出现并不断扩展。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22-06-21 02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