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中国日前向世界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4月1日起将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为世界科学界提供中国智慧,为全球工程界提供中国技术,为人类外空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贡献和中国发展经验……“中国天眼”邀请各国科学家携手走向星辰大海,共“见”未来。
遥望未知宇宙,全球科学家在未来若干年间将因“中国天眼”变得更为“火眼金睛”。从宇宙星辰,到基本粒子,人类重大科学发现往往离不开尖端科研仪器。天文学界通常认为,宇宙中只有不到1%是人类能看见的发光物质。科学家们常常通过射电望远镜来提升观测宇宙的能力。作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能看见更遥远暗弱的天体,其高灵敏度将可能帮助科学家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突破,使科学家有能力发现更多未知星体、未知宇宙现象、未知宇宙规律。“中国天眼”对全球开放的消息,让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射电天文学家莫拉·麦克劳夫林“感到超级兴奋”,她一直期待用它来研究脉冲星,包括在银河系外的星系追踪这些天体。
“中国天眼”还向全球工程界贡献了大科学工程的中国经验和创新实践:4450个反射单元构成的反射面;6根钢索控制的30吨馈源舱;500米的尺度上测量角度精确到8角秒;超高耐疲劳钢索在200万次循环加载条件下可达500MPa应力幅,国际上尚无先例……“天眼”非凡,凝聚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汗水,更体现着中国的决心和魄力。多位天文学家指出,除了天文学观测以及建造望远镜带动的技术创新,“中国天眼”将成为最精确的物理规律验证实验平台。
未知和未来面前,人类命运与共。“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注脚。这不仅让“中国天眼”的开放程度再次向前推进,也必将成为中国科学家与世界分享科研成果的标志性事件。事实上,“中国天眼”从一诞生,就肩负全球使命。早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初期,就已确立了“中国天眼”将按国际惯例逐步开放的原则,以更好地发挥其科学效能,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贡献。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天文学家劳拉·斯皮特勒指出,“中国天眼”将会推动国际合作,到本世纪30年代,它将为人类研究超大质量黑洞碰撞等积累大量数据。
从中国开放空间站、与全球共享北斗系统,到“中国天眼”邀世界共“见”未来……无一不体现中国在利用外太空时与世界携手合作的精神。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为国际科学界持续探索宇宙、尝试寻找未知事物带来更多新视角,为引领人类突入认知新领域作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