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等多所联合组成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专题研究团队,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阐述了高原适应过程的早期阶段,为物种对特殊环境的适应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机制。研究人员首次发现高原适应背景下物种的多基因适应机制,大大拓宽了物种适应新环境研究的视野和角度,为理解物种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和演化提供了新范例。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研究团队通过对身边最为常见的树麻雀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历史动态及全基因组性状—基因关联分析,发现树麻雀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农耕文明发展之后(大约3600年前),才拓殖到青藏高原。在短短几千年里,它们的心肌、飞行肌发生了明显改变,而这些性状直接与低氧、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关。
科学家对树麻雀高、低海拔种群进行群体基因组学的比较研究发现,全基因组上一系列和高原适应性性状相关的基因(如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相对于基因组背景有着较高的遗传分化。多个和表型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同时出现频率改变,驱动了肌肉等表型性状的快速改变。这一类过程也常被称为多基因适应。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树麻雀的高海拔适应处于多基因效应与生理可塑性改变的交汇状态,有可塑性性状变化,也有受到遗传影响的性状。与具有长期适应进化历史的鸟类相比,树麻雀性状的改变可能更多地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即处于多基因效应与生理可塑性改变的交汇状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nsr/nwz13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