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研究证实铜基超导体导电性与薄厚无关

2019-11-04 中国科学报 卜叶 黄辛 范琼 杨凡
【字体:

语音播报

  铜基超导体是一种优质的导电材料,近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张远波团队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院士合作,首次获得了二维极限下的单层铜基超导体的导电数据,证明其具有与块体铜基超导体相同的超导特性。10月31日,该项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合成数十种铜基超导体,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层状原子结构,核心结构皆由铜氧面和由其他原子构成的平面经层层交替堆叠而成。铜基超导体的导电特性是否与其结构有关呢?

  研究团队从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铜基超导体——铋锶钙铜氧(Bi-2212)出发,以氧化硅为衬底,成功得到大面积单层Bi-2212单晶。单层Bi-2212是一种对大气及环境温度极其敏感的材料,而目前的加工手段中,Bi-2212均不可避免地需要经过液相化学环境处理,或进行不同程度的加热,制备单层Bi-2212晶体犹如“天方夜谭”。

  历时一年多的试错,该团队探索出一套制备单层Bi-2212输运器件的完整方案。在电极的制备过程中,研究团队自主开发出微电极冷焊技术,将铟/金箔电极在低温下直接与薄层样品接合,所有的制备都在零下40摄氏度的惰性气体环境中完成。

  利用这一方案,单层Bi-2212单晶中的高质量超导转变第一次展现在团队眼前。之后,团队又在单层样品中复现了块体材料的相图。实验发现,在最佳掺杂状态下,单层Bi-2212的超导转变温度与块体材料的数据几乎完全一致,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结合输运和扫描隧道显微学及谱学数据,该团队发现,二维极限下单层Bi-2212相图中的超导态、赝能隙态、电荷密度波态以及模特绝缘态都与块体行为保持一致。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9-11-04 第4版 综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