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传媒扫描

【中国青年报】我国科学家历时22年原创研制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批上市

2019-11-04 中国青年报 魏其濛 邱晨辉
【字体:

语音播报

  11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由我国科学家原创研制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有条件获批上市。此前一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了该药的上市申请,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阿尔茨海默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老年人致残、致死的第三大疾病。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000万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自发现阿尔茨海默病100多年来,全球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只有5款,临床获益不明显。

  此次获批上市的“九期一”,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领导研究团队,历时22年,在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的接续努力下,研发成功的原创新药,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耿美玉介绍,截至目前,为期36周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九期一”可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按照她的说法,“九期一”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多,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至于“有条件批准上市” ,耿美玉给出了解释:按照常规,新药应在所有资料全部正式提交后,才能获得相关证书。而她所在的研究团队,在新药申报资料时,尚未提交长期致癌毒性试验的正式报告,药监部门考虑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需求非常大,并基于团队现有的实验结果——“九期一”与致癌毒性没有相关性,因此允许先上市。不过,研究团队被要求在未来3个月内补交资料。

  耿美玉透露,接下来,研究团队将按照药监部门的要求,启动“上市后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并积极推进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期望早日惠及全球患者。

  据介绍,国产新药“九期一”将于年内投放市场,该药的研发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上海市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原载于《中国青年报》 2019-11-04 06版)

打印 责任编辑:任霄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