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技支撑
黄金海湾里的海洋牧场
发布时间:2016-07-04 来源:中国科学报 沈春蕾 【字号:

黄金海湾里的海洋牧场

  2012年8月,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签订了“莱州湾海洋牧场建设关键设施与技术集成及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全面启动莱州湾海洋牧场的建设工作。

  日前,该项目负责人、海洋所副所长杨红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与企业的合作,不仅实现了研究所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还帮助企业实现了现代海洋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靠海吃海

  莱州有丰富的卤水资源,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方山东诚源集团也藉此优势做盐业起家。除了卤水资源,莱州湾水生生物资源也很丰富,是黄渤海主要渔业生物的产卵场和栖息地,素有“黄金海湾”之称。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不科学的养殖方式,导致莱州湾海域生态环境被破坏,莱州湾水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由于渔获量急剧下降,当地渔民不得不将船转卖做起了其他买卖。”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阚仁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阚仁涛介绍,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旨在维持和修复莱州湾生态环境,使莱州湾可持续发展,让当地渔民可以继续“靠海吃海”。

  据悉,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造礁面积4.6万亩,投放船体礁112艘,投放海参苗、牡蛎苗、扇贝苗、文蛤苗、魁蚶苗等91万公斤,其中海参苗78.5万公斤。公司主营产品“华岛”牌海参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获准授权使用“胶东刺参”商标。公司也成为山东省胶东刺参质量保障联盟示范基地、山东省综合渔业示范园区。

  科技支撑

  杨红生告诉记者,海洋牧场是一个新型的增养殖渔业系统,即在某一海域内,建设适应水产资源生态的人工生息场,采用增殖放流和移植放流的方法,将生物种苗经过中间育成或人工驯化后放流入海,利用海洋自然生产力和微量投饵育成,并采用先进的鱼群控制技术和环境监控技术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使其资源量持续增长,有计划且高效率地进行渔获。

  然而,建设海洋牧场需要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如人造上升流、人工种苗孵化、自动投饵机、气泡幕、超声波控制器、环境监测站、水下监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做盐业的,对于生态环境及海洋牧场建设缺乏科技支撑和经验。

  “最初,我们在电视上了解到海洋所杨红生研究员长期从事养殖生态学、生态免疫学和养殖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研发并建立了重要海水经济动物的多元生态高效增养殖新技术、典型海湾受损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技术。”阚仁涛告诉记者,“于是我们公司技术团队多次登门拜访杨所长,就莱州湾的生境破坏情况和现状以及莱州湾海洋牧场科学规划及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

  为了加强与海洋研究所的合作,2013年,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海洋所联合建立了山东海洋牧场工程与技术研究院。研究院致力于海洋牧场关键原理、设施、技术的自主创新和集成示范,给公司科学发展、海洋开发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是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海洋牧场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阚仁涛指出,在合作方式上,我们公司提供场地及部分资金、设备,海洋所主要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协助我们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

  共同利益

  海洋牧场建设是由掠夺性开发海洋资源的传统渔业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渔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同时有效地解决渔业资源数量与质量问题,是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到当前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当年,“莱州湾海洋牧场建设关键设施与技术集成及示范”建设项目被列为2013年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50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烟台市2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阚仁涛称,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海洋所的主要合作方向是海洋牧场的关键设施与技术等,比如多种人工鱼礁的应用及评估技术、脉红螺等多种品种的工厂化繁育技术以及海洋牧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等。

  “我虽然不是专业从事科研工作,但在与海洋所合作的过程中,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的协调工作,并与多位科研工作者共事。”阚仁涛表示,“我敬重他们对待科研严谨、求实的态度。

  企业的创新动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市场竞争,希望通过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来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以更好地满足或引导市场需求;而科研工作的创新动力则是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适应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则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关键和核心技术。

  阚仁涛发现,虽然企业与科研实际存在这样的差异,但是在海洋牧场建设工作上,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海洋所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维持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建立可持续的海洋发展模式,推动全省乃至全国由资源掠夺型的传统渔业向可持续的现代渔业转型和升级。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6-07-04 第6版 院所)

(责任编辑:任霄鹏)
关闭页面
© 1996 - 202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