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0日是第6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为“创新争先、自立自强”。全国将开展全国科技周、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发布、各地“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等一系列科技主题活动。为展现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者良好形象和精神品质,弘扬科学家精神,特制作本专题,展示中科院入选各地“最美科技工作者”等优秀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李献华

发布时间:2022-05-27

来源:【字号:

  主要事迹

  李献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7月出生,1988年12月博士毕业参加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2007年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献华院士凭借多年的科学积累和实验技术储备,带领月球研究团队从7月12日接收嫦娥五号样品起、7天完成分析测试、16天完成论文撰写投稿、100天在Nature上同时发表三篇文章,揭示了月球最年轻的岩浆作用年龄为20亿年,将科学界认知的月球岩浆活动结束时间推迟了8~9亿年,彰显出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和刷新月球岩浆-热演化历史记录的“中国速度”。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本人荣获“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

  1.秉持“科学引领、技术先行”理念厚积薄发

  李献华长期从事大陆形成和演化的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理论研究和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技术研发与应用。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于2005年开始布局建设离子探针实验室,聚焦高精度微区原位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研发,李献华领导的团队建设了中科院第一个大型离子探针实验室,研发出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微区原位同位素定年新技术新方法,他们用了3年时间,将高精度U-Pb同位素体系定年的空间分辨率从传统的10微米提高到5微米,又用了10年时间,将离子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到<3微米的国际领先水平。

  实验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了科研创新成果的产出。他领导的团队最早确认华夏陆块存在太古代地壳物质,将Rodinia超大陆聚合时间从10亿年修订至9亿年;他们在多个大陆上厘定出多期新元古代地幔柱来源的高镁基性岩,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幔柱学说提供了关键地质证据;他们精确测定了华南新元古代冰期的起始年龄,为雪球地球理论和地质年表成冰系时代的修订提供了关键年代学证据。李献华发表论文450余篇;SCI他引>35000次,h-index = 103 (WoS),2014-2020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ESI 全球地学高被引学者和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中国速度刷新月球岩浆-热演化历史记录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壤样品返回后,地质与地球物理所迅速组织了由李献华牵头的科研攻关团队,他组织召开了十余场研讨会,在月球形成演化的重要科学问题和月壤分析关键技术两方面进行了充分研讨和精心准备。7月12日第一批嫦娥五号月壤研究样品发放后,李献华迅速率领攻关团队成员开展了“目标明确、方案周密、紧张有序、协同奋战”的研究,在样品到达研究所的第53个小时就获得了嫦娥五号玄武岩第一个定年数据,两小时后又获得了第一个H同位素数据……,在第7天完成全部预定分析任务。随后他带领研究小组成员采用“封闭式”的工作模式,对获得的新数据进行解读、研讨和论文写作,在7月28-30日完成了三篇研究论文投稿Nature,并在10月19日同时在线发表。他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嫦娥五号玄武岩形成于20亿年前,是目前月球上确定的最年轻火山岩,将月球上的火山作用结束时间延长了8亿年,刷新了以往对月球年轻玄武岩源区组成和形成机制的认识,为今后的月球探测和月球演化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国内外同行专家评价李献华团队的研究成果是“改变了我们对月球的热历史和岩浆历史的认识”、“对我们认识月球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感人故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献华不仅注重科学理论研究,还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和新技术新方法研发,为我国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学科发展贡献力量。他先后领衔建设了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同位素地球化学青年实验室和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离子探针实验室。悬挂在离子探针实验室的“学术引领,技术先行”八个大字已成为团队的学术精神传承。担任实验室主任期间,李献华十年如一日,在方法研发和技术升级上亲力亲为,精益求精。他上班第一件事和下班前最后一件事都是到实验室查看仪器运行情况、检查数据质量,学生们也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着李院士对实验数据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他常说“一个实验室出好数据不难,难的是天天出好数据、不出错数据”。星光不负赶路人,在持续不懈的努力下,李献华带领的科研团队先后实现多项微区同位素分析关键技术突破,如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锆石年龄和微量元素激光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在保持分析精度的同时将离子探针定年技术的分辨率逐步提高到3微米以内。高水平实验室为我国科学家开展前沿研究、参与国际学术竞争提供了重要平台,并吸引了许多国外科学家前来学习和应用“中国方法”,提升了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的国际地位和声望。如果将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精确定年视为一场阅兵,“十年磨一剑”的离子探针小束斑定年技术则是李献华院士给出的漂亮答卷。

  作为国科大博士生导师,李献华十分关心学生的成长,特别注重提携后辈,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热爱地质和有想法的年轻人。他常讲,年轻的时候受过很多老师的无私帮助和关照,现在要尽量关心帮助年轻人。李献华长期担任多个国内外杂志的主编和编委,工作量极大,但对待学生的事情从不含糊,总是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大家的工作进展和生活状态。学生们的文章,尤其是第一篇论文,大到文章立意把握,小到单词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都会特别细心的修改。不管多忙,发给他的论文总能在第二天收到修改稿。

  1993年李献华的右眼视网膜脱落,手术后视力非常差,此后主要依靠左眼工作。常年的高强度工作使其左眼视力也明显下降,并在2020年10月确诊为白内障,医生建议减少用眼时间并尽快手术。但作为月壤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为了不影响研究进度,李献华将患病的事情隐瞒了下来,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由于视力下降,他幻灯片上的字体越来越大了。在2021年10月19日举行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时,他只能勉强看清幻灯片上面的大标题,汇报内容只能依靠提前记忆。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才去医院做了手术,术后还幽默地感叹道“好久没有看到这么清楚明亮的世界了”。李献华对学术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直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

(责任编辑:阎芳)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