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世界物理年在中国 > 科学史话
爱因斯坦和中国人的缘分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5-06-14 【字号: 小  中  大   

    “爱因斯坦一生关注并同情中国,中国人也始终尊敬和爱戴爱因斯坦。”谈到爱因斯坦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与中国的一段缘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戴念祖这样告诉记者。

    两次路过上海

    爱因斯坦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实实在在踏上过中国的土地。当时他应日本改造社邀请赴日讲学,曾携第二任妻子来回两次途经上海。

    戴念祖很详细地考证了爱因斯坦的两次中国之行。他介绍说,爱因斯坦是乘日本船“北野丸”号于1922年11月13日上午10时到达上海的,有关团体在上海“一品香”餐厅设宴招待了爱因斯坦夫妇,然后到上海“小世界”听昆曲,接着又游赏了城隍庙、豫园和主要街道。下午6时,中国文化教育界在画家、书法家王震家里设宴招待爱因斯坦夫妇。爱因斯坦夫妇于次日凌晨仍乘原船往日本。

    戴念祖说,尽管只有短短一天,爱因斯坦夫妇还是陶醉于上海美景、美食和烟草。爱因斯坦曾就他到上海的感想讲到:“余第一次至东方,极为欢喜,有许多惊异之闻见。此间理想之气候,澄清之空气,南方天空灿烂之星斗,皆使余之头脑得一难以消灭之印象。此种印象,余将永不忘之。”从这段话看来,爱因斯坦认为从香港到上海这段航程是极为愉快的。

    戴念祖说,值得一提的是,当爱因斯坦于13日到达上海时,瑞典驻上海总领事正式通知爱因斯坦他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爱因斯坦夫妇都表示极为高兴。而当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伟人出现在自己面前时,难怪中国的大学生们会在南京路上把爱因斯坦举起来欢呼了。

    1922年12月27日,爱因斯坦乘“榛名丸”号离日回欧,于12月31日上午11时再次到达上海。他应上海犹太青年会和学术研究会邀请,于1月1日下午3时,在福州路17号公共租界工部局礼堂讲演相对论。中国的一些学者参加了这次讲演会。其实,在爱因斯坦第一次路经上海以后,中国各大学和学术团体都忙于筹集资金、创造条件,准备欢迎爱因斯坦到中国讲学,爱因斯坦也表示了很大的兴趣。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爱因斯坦最终还是没有在中国讲学。1月2日11时他再次乘“榛名丸”号邮船离开了上海。

    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

    虽然爱因斯坦未曾如愿在中国讲学,但上个世纪20年代初相对论却在中国传播开来。戴念祖说,从1917年下半年到1923年上半年,在各种报刊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100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相对论引起了中国学生的强烈兴趣。

    据戴念祖介绍,在积极准备过程中,北大教授夏元瑮翻译了爱因斯坦于1916年著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一书。译文先于1921年4月发表在《改造》杂志上,1922年以《相对论浅释》为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贻惠翻译了爱因斯坦1920年5月在荷兰莱顿的讲稿《以太和相对论》,译文于1922年刊登在《理化杂志》第2卷第2期。

    戴念祖说,值得注意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有3个杂志先后出版了《相对论号》或《爱因斯坦号》。最早的是《改造》杂志,第二个出《相对论号》的是《少年中国》,第三个出《爱因斯坦号》的是《东方杂志》。其中“少年中国学会”有很多共产党人参加,当时,毛泽东、李大钊、恽代英等都是该会的会员。出版界也争先恐后出版爱因斯坦的中文译著,商务印书馆还刊出“欢迎爱因斯坦博士”的出版广告。

    对于相对论在中国传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是,英国哲学家罗素于1920~1921年来华讲学。他有一讲为“物之分析”,主要谈论的就是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罗素还在中国多次讲到:“列宁和爱因斯坦是近世最出色的伟人。”因此,有人说,到1922年底,“就是学术最幼稚的我国,从罗素来讲演后,也无人不知这相对论的名词”。

    深刻的感情基础

    戴念祖说:“爱因斯坦与中国人有着深刻的感情基础。”这感情基础就是:在近200年或近代史上中国的遭遇和爱因斯坦本人的经历几乎相似;而另一方面,在学术思想上中国人比较容易接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戴念祖认为:中国人早在汉代已有相对性原理的运动学思想,而以太的概念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再加上传统的中国时空观是时空相关联,而非彼此独立。

    爱因斯坦两次途经上海,总共停留不足三天时间。但他犀利的眼光却看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欧洲人在这片土地上作威作福,中国劳动者受苦受难;也表达了他对中国的深度同情。他在旅行日记中写到:“(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即五四运动)特别可以理解了。在上海,欧洲人形成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他们好像是受折磨的、鲁钝的、不开化的民族,而同他们国家的伟大文明的过去好像毫无关系。他们是淳朴的劳动者,……在劳动着,在呻吟着,并且是顽强的民族,……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们被残酷地虐待着,他们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

    戴念祖说,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激起了中国人对爱因斯坦的敬仰,爱因斯坦也不曾间断过对中国的关注。当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爱因斯坦对日本侵占中国的东三省表示极大的愤慨,他和罗素等人于1938年1月5日在英国发表联合宣言,呼吁世界各国抵制日货,并以种种可能援助中国。同年6月6日,爱因斯坦和美国罗斯福总统的长子詹姆斯·罗斯福一起,在美国发起成立援助中国委员会。爱因斯坦为在美国两千个城镇发动援华捐款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当上海抗日爱国运动的领袖“七君子”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迫害时,他又和在美国的知名人士共15人一起,于1937年3月发出了正义的声援电。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周培源发了唁电。《人民日报》还发表了周培源的悼念文章。1979年,爱因斯坦百年诞辰,我国还发行了一张纪念邮票,以表怀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