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生物圈》专家组调研鼎湖山保护区
来源:华南植物园【字号:大 中 小】
12月6日至9日,《人与生物圈》编辑部专家组一行在副总编陈向军的率领下,赴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隶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开展调研、考察与交流,为2016年出版“中国自然保护区60年”专辑开展前期策划工作,以及总结鼎湖山保护区的成效与特色,努力凝练对外绿色智力输出的国际合作项目。
专家组首先与保护区领导班子、中层管理干部等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主要围绕:一、中科院60年来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做了哪些原创性、独家性的工作;二、在今年先后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背景下,中科院在“十三五”期间,如何能进一步发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平台和“中国生物圈网络”平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用科学技术推动中国生态保护事业的可控、可查、可视,并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际合作和绿色援助?三、对中国保护区管理体系有哪些意见和建议等几个方面内容进行探讨。与会人员针对上述几个内容,结合鼎湖山保护区管理工作和历史背景,从鼎湖保护区的建立、成长、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等一路走来的道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座谈会上,保护区管理人员还就鼎湖山建立60年来开展保护、科研、国内外交流合作和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随后两天,专家组在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黄忠良研等陪同下,深入保护区野外开展实地调研考察。沿途,黄忠良等向专家组现场介绍了鼎湖山保护区的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为了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鼎湖山保护区的历史,专家组还邀请了部分退休老职工召开座谈会。
最后,结合座谈会和实地考察情况,专家组进行了总结整理。专家们认为,鼎湖山作为中国第一个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科院的保护区,其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能充分利用建设早、基础扎实、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其科研平台的功能,备受国内外关注。鼎湖山的成长过程充满了艰辛、挑战与希望,自1979年加入世界生物圈网络后,生物圈的理念在鼎湖山得到很好的体现。此次专家组调研,为鼎湖山60周年区庆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理论宣传导向和基础。
交流座谈会
(责任编辑:侯茜)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