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一大早,当工作人员赶到机房时,看到李俊社老师已经开始在做机房开放前的消毒、整理工作了。对于大家来说这是个普通的工作日,但对李老师来说却不寻常,因为她的父亲于三天前的5月23日晚不幸去世,按道理,此刻她应该在家中守丧,尽女儿最后的孝心……看着她臂上的黑纱和凝重的表情,大家的内心很不平静。
自从“非典”肆虐以来,李俊社老师几乎没有休息过周末和节假日,由于计算机房是“非典”时期学校唯一向在校研究生开放的公共服务场所,防范和服务责任重大。作为机房负责人,李老师既统筹机房全局工作又时时在一线当班,因为她知道机房的同志工作很辛苦、压力很大,都是女同志又有家务和孩子需照顾,她宁愿自己多做点。每天她都是最早到校,最晚离开。其实,李老师也有自己的困难,爱人是一名医生,一直在抗“非典”一线奋战着,老父亲身体不好独自在家。她要支持丈夫,照顾父亲。但她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机房的工作上。机房在“非典”时期严密的防范措施和良好的服务,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上机学生的赞扬,为此李老师付出了很多很多……
父亲去世后,李老师简单地办理了父亲的丧事,稍做安顿后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她心里放不下机房,因为“非典”还没过去,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李俊社老师正是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党性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在机房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入党誓言。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但在这普通、细微之处却显示出其精神和境界的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