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4月30日消息:据大公报报道,中国科学院下属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丁健29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日有媒体报道的「非典」疫苗即将问世的消息并不确切﹐到底何时能够研制出有效的药方﹐目前还难预测。
上海的「非典」疫苗研制小组目前主要是从大量的抗病毒药中筛选出抗「非典」的药物。药物从研究到投入使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美国已筛选了两千种药﹐但没有找到抗「非典」的。上海药物研究所将会在这基础上﹐继续筛选﹐包括从美国没有的药物比如中药中筛选。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询问时也谨慎表示﹐「非典」药物的研究未经科学论证而随便宣传是不负责任的。
上海的「非典」疫苗研制﹐是在市长韩正的亲自过问下启动﹐并与香港﹑广州合作﹐三地联动。
中科院院士刘新垣向记者表示﹐干扰素喷剂可能对非典型肺炎很有用﹐由于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而干扰素对病毒的防治正如磺胺和抗生素对于细菌的感染产生了很好的治疗和防范作用一样。他说﹐干扰素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如果用注射的方式注入人体﹐人体会发热。但是干扰素喷剂弥补了这一缺点﹐因为喷剂只是局部地对人体发生作用。
另,据新华社上海二十九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二十九日专程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检查防治非典型肺炎科研攻关进度。他说﹐中科院要努力发挥科研优势﹐把防「非典」的科研攻关当作头等大事﹐为人类战胜「非典」疾病作出贡献。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此前从四个方面启动防「非典」攻关项目﹐包括生物信息学研究﹑反义核酸研究和RNA干扰研究﹑免疫学治疗和免疫学诊断﹑药物筛选等。
据介绍﹐这批项目的完成有助于从基础理论角度搞清非典型肺炎的发病机理和病毒的变异情况﹐有利于了解人体感染病毒后的免疫过程﹐找到好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比如﹐反义核酸研究和RNA干扰研究获得成功﹐就可阻断非典型性肺炎病毒蛋白的表达过程。抗体免疫研究获得成功﹐找到一种有效的抗体﹐就可用新的免疫疗法进行治疗等。
江绵恒要求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紧密协作﹐加快防「非典」科研攻关的进度﹐在诊断技术﹑治疗方法﹑药物筛选等方面力争早日摘取世界一流的原创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