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防治动态
把非典的坏事变成好事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4-23 【字号: 小  中  大   

    非典型性肺炎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肆虐已经有将近半年了,客观上讲,非典型性肺炎的流行是一桩坏事,干扰了国家的正常社会经济生活,对人民对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并且,从目前来看,非典型性肺炎对致病原因,发病机理,传播途径,防治手段等等,均在摸索之中,离彻底战胜非典型性肺炎的目标还言之尚早。但是,在非典型性肺炎发生和救治过程中,政府部门、医疗管理机构、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整个社会抗击非正常事件的能力方面,应该变换作风、吸取教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增强信心,把坏事变成好事。

    第一,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党和政府应该始终把关心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把是否真正保护和服务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衡量自己工作是否有成效的标准。并且,这样的关心、保护、服务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毫无保留的。

    第二,以非典型性肺炎事件为契机,坚决打掉长期以来盘踞在政府官员中粉饰太平,保护自己羽毛,置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于不顾,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恶劣风气。比如,医疗系统管理部门,防疫部门的官僚主义作风,没有建立及时发现和预防突发性疾病的完整体系和工作制度,以至于在广东省佛山市发生第一例患者近4个月之后,中央防疫部门的官员才到广东调查。

    第三,真正建立起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责任制度,其负责的地区、部门在工作上有问题,就要承担责任,该撤职的撤职,该法办的法办,最起码,该引咎辞职的就引咎辞职,开政治清明,敢于负责的先例。

    第四,建立更加高效率的疾病预报体系,对各级医院的治疗情况进行动态的、不间断的监控,运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手段及早发现和报告突发性疾病。

    第五,重新建立起已经名存实亡的群众性的爱国卫生意识和爱国卫生运动体系,动员全民的力量,发扬多年前大搞爱国卫生运动的良好传统,既提高了环境卫生水平,又培养了人民群众的公德心。

    第五,改变宣传舆论的工作方法,不能在“舆论导向”借口之下,将宣传舆论工具变成为地方领导评功摆好,掩饰问题的工具,改变长期以来本地方报纸、电视不能在党的路线、方针和宪法允许的范围内批评本地方的情况。让全体人民群众对重大问题有知情权,对政府有批评监督权。

    总之,只要把看问题的着眼点放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边,不张扬、不浮夸、不只顾自己的所谓“政绩”,不回避问题,动员群众、相信群众、相信科学,在战胜非典型性肺炎流行的同时,又改进了政府工作作风、遏制了腐败行为,赢得了人民群众信赖、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这样的好事焉能不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