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科曙光
【经济日报】曙光: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
发布时间:2014-01-26 来源:经济日报 黄鑫 【字号:  
 

图为曙光公司北京研发实验室。 本报记者 黄 鑫摄

  隆冬时节,万物凋零,在包头市,却有一朵“云”让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在包头云计算中心,包头市经信委主任郭甫欣告诉记者,借助曙光的技术服务,包头市的传统工业如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等,从研发、制造到产品的测试、销售、管理,和国内国际先进企业建立起了无缝对接。

  从为国人争气的高性能计算机起家,到现在做自主可控的云服务提供商,曙光公司不断推出创新产品。这正如曙光公司总裁历军的“马拉松论”,即曙光发展的基本理念就是不做百米跑,而跑马拉松。

  技术创新 向世界速度跨越

  曙光公司的创新展示大厅里,服务器竞相争辉。在其中一个由许多刀片式服务器组合起来的“大家伙”跟前,介绍员自豪地说,“这就是‘星云’的部分节点,它的每一个刀片服务器,乃至浮点加速卡、软件系统都是曙光自主创新的成果,星云系统的组装密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台高性能计算机。”

  2010年,曙光“星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问世,它以实测每秒达1271万亿次的Linpack峰值速度,成为亚洲和中国首台、世界第三台实测双精度浮点计算超过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在2010年第35届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打破了国外高性能计算机独占前三的历史。

  曙光公司的诞生便是从刷新计算速度开始。从1993年曙光一号问世开启中国高性能计算自主研发之路,到2004年曙光4000A首次进入世界前十,再到2010年曙光“星云”实测速度位列世界第二,计算速度增长了400多万倍。10多年来,曙光为中国高端计算机依靠进口的局面画上了句号,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

  如今,曙光公司又在刷新“云速度”。

  产品创新 全方位保障信息安全

  在曙光2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曙光公司董事长李国杰始终强调“守土有责”,即曙光要坚持自主创新,保证不让国家核心领域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从2002年开始,曙光就开始了全自主安全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工作。2002年,曙光推出了中国第一台采用全自主龙芯CPU的龙腾塔式服务器产品,是从核心处理器到基础架构再到操作系统,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器产品,开启了中国全自主产品的发展序幕。

  如今,在国家“863”计划以及“核高基”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曙光龙腾服务器已经进入第四代产品,从单一塔式服务器发展到刀片服务器、机架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桌面终端服务器4大类别。此外,还有采用龙芯CPU的负载均衡、防火墙等产品,和龙腾服务器组成了曙光全自主安全产品体系阵营,在融合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后,形成了全自主安全解决方案。

  应用创新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轻盈落月。这背后曙光功不可没,正是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的高效、快速、稳定,对嫦娥的轨道设计、实时计算,以及快速、毫秒必争的预报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为此,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也特向曙光公司发来感谢信,感谢曙光为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做出的技术支持工作。如果再向前看,从神五到神十飞船的发射,背后均有曙光公司的身影。

  背靠中科院,曙光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让曙光的创新源头一直活水涌动。曙光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占公司营业额的10%左右,每年申请专利近千项,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的创新体现在真正靠自己的能力把技术变成产品。”李国杰指出,曙光的高性能计算机不能只应用于传统科研领域,还要进入大众市场。

  曙光一号研发出来后,曙光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将高性能计算机技术转移到通用服务器产品市场。在如今的云计算、大数据时代,曙光更是敢于突破自己的管理和销售思路,迅速将高性能计算技术向云计算市场转移,并树立起自己在大数据市场中的地位。

  经过十几年持续培育,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已经应用在文化创意、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金融、互联网等多个新兴市场。2008年,曙光5000A助力水晶石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实时的“卷轴”渲染及大量数字媒体效果;曙光为比亚迪汽车提供了从硬件设备到系统实施的CAE高性能计算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减少了实车碰撞的次数,大大降低了新车开发成本,提高了生产与研发效率。

  如今,曙光公司连续5次蝉联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市场份额第一名。在IDC公布的最新调研数据中,曙光更是作为国内惟一一家继续跻身世界前10强的企业,以0.75亿美元的出货量排名升至全球第六,亚洲第一。

关闭窗口
© 1996 - 2014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