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大讯飞
【光明日报】科大讯飞:创新把握话语权
发布时间:2014-01-18 来源:光明日报 李陈续 周晔 【字号:  

  “明天上午9点提醒我参加一个重要会议。”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是工作人员对手机下达的指令。1秒钟后,语音指令完成屏幕切换,将提醒内容存储在“备忘录”中。

  这是记者在总部位于安徽合肥的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幕。作为中国语音产业的拓荒者和领军者,董事长刘庆峰坦言:“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有梦想有创新的伟大民族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把握世界语音产业的话语权。”

  创新是拓展市场的“通行证” 

  2000年以前,中文语音应用几乎全部为国外公司所垄断,微软、IBM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而那个时候,刘庆峰还是个刚跨入校门不久的本科生。

  1999年,刘庆峰和他中国科大6人团队创立了科大讯飞。他们开发出一款电脑桌面软件,试图把手写输入的随意性、键盘输入的准确性和语音输入的高效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只要能说话就能使用电脑”的目标。

  刘庆峰带着它去参加了很多展会,受到追捧,但随后的市场效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顾客来看产品时满意度100%,自己操作时满意度降至30%。”刘庆峰回忆说。

  挫折面前,科大讯飞开始只做核心技术提供商,让有渠道、有市场的大公司去直接面对消费者。刘庆峰找到了华为、中兴、联想。随后,科大讯飞的B2B成为中国语音技术产业化的真正起点。到2000年年底,科大讯飞拥有了50位稳定的客户,也凭此拿到了关键性的风险投资。

  此后,科大讯飞进入了快车道:2004年公司开始盈利;2006年之后,其语音合成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陆续在多个国际专业大赛上获得第一;2008年,科大讯飞登陆中小板。

  充裕的资金加上技术的突破,科大讯飞加足马力拓展疆土。如今其语音云开发伙伴已达2万多家,用户量突破3亿。而产品在中文语音市场总份额已达到70%。

  “创新是生命线。只有核心技术领先,才有可能在市场上立足发展。”刘庆峰说。

  创新把握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只有掌握话语权、能够制定游戏规则和商业模式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产业领袖,而创新是其中根本。”刘庆峰认为,不仅要立足于源头创新,还要面对需求做应用创新,将来还要尝试商业运行模式的创新。

  2012年,科大讯飞推出了语音云平台,开发者可以零成本地将自己的应用连接到语音云平台,这意味着公司无须自己开发应用产品即可拥有庞大用户群,而对开发者来说则大大降低了门槛。刘庆峰称,语音云推出后,创业者增加了2万多个。

  在产业格局上,语音云的推出意味着语音应用产品不再被大公司和国外公司独享。“我们要做产业链的主导者。”刘庆峰把科大讯飞定位成一个基础服务提供商和语音产业的领导者。

  在创新上,主创人员都是科研出身,更是增加了科大讯飞的优势。“我们和科大、清华、中科院等许多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这种创新的机制,把资源整合和利用起来。”

  创新成为团队的共同理想 

  创业时同舟共济,成功后矛盾丛生——这是许多创业故事难以避免的“俗套”。但在科大讯飞公司,从创业时一起吃盒饭,到上市后股价飙升,核心的6个“合伙人”一个没走,首批18个员工只有3人因随家人出国离职。

  “创新需要调动团队的力量,团队中有不同声音很正常,关键看是不是为了公司发展。”刘庆峰说。刘庆峰给予400多名员工的股权激励,覆盖面之大在上市公司中比较罕见。

  “我们在内部管理中实现‘双向金字塔’模式。”刘庆峰说,“企业向上发展的金字塔塔尖只有一个CEO,但语音的特点是应用非常广泛,如果具备足够的本领和宽广的心胸,公司可以以他为节点,向下生出一个新的金字塔,也就是说以他为核心成立新事业部甚至新公司。当人人都有向下的能力时,我们的事业架构也就大起来。”

  从“让计算机像人一样开口说话”到“让中文语音技术在中国人手中做到国际领先”,再到“把中文语音产业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作为国内智能语音领域的“领军者”,科大讯飞在孜孜以求持续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壮大!

  (原载于《光明日报》 2014-01-18 02版)

关闭窗口
© 1996 - 2014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