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第三届学部学术年会
信息技术科学部举办第一场专题性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2-06-15 来源:院士工作局 【字号:  
 

6月14日下午,信息技术科学部在京西宾馆举行了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年会专题性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郭光灿院士主持。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马佐平,2011年信息技术科学部新当选院士黄维、金亚秋,北京大学教授黄如,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陆贵文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共有包括其它学部院士在内的约50位院士专家出席了报告会。

在报告会开始前,李衍达院士代表信息技术科学部为刘必治先生颁发了外籍院士证书。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马佐平先生作了题为《集成电路的演绎及展望》的报告,介绍了“硅器时代”的特点,提出了在多数发达国家,电子是最大的产业和发展最迅速的产业,强调了半导体科技对电子产业的基础作用,并用直观的图表和详实的数据揭示了半导体产业发展所遵循的Moore’s 定律。最后,马佐平院士展望了在未来时间里,集成电路技术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黄维院士作了题为《有机光电子学及其应用》的报告,分析了有机光电子学基本定义,指出了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有机光伏器件(OPV)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TFT)为代表的有机光电材料和器件在新型信息显示、固体照明和新能源等领域显现的广阔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未来10年,将是有机光电子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并综合有关机构的研究结果,预测了有机光电子各主要领域未来的市场前景。

金亚秋院士作了题为《深空遥感:火星分层介质雷达回波模拟与反演》的报告,介绍了从深空探测到深空遥感的七大目标,分析了火星次表层探测研究的现状,运用生动的图片揭示了雷达探测火星的分层结构,具体讲解了卫星平台与雷达参数的选择与可行性、火星介质层介电常数及其分布、火星电离层的影响以及天底点雷达回波与非天底点表面杂波的区分等知识。最后金亚秋院士对火星特征区域的反演与运行进行了剖析。

黄如教授作了题为《适于超低功耗纳米尺度硅基集成电路的新器件技术研究》的报告,以超低功耗为目标,针对逻辑电路和存储电路发展的需求,兼顾两者未来的集成融合性,介绍了具有良好工艺兼容性和集成潜力的低功耗新结构/新机理逻辑和存储器件。并对器件相关的可靠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相关技术将为“绿色微纳”集成电路及系统技术的发展奠定核心的器件基础。

陆贵文教授在题为《磁电偶极子—一种新型宽频带平板天线》的报告中,回顾了实现宽频带微带贴片天线的传统技术,介绍了结合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来实现互补天线的“惠更斯源”,提出了名为“磁电偶极子”的新型微波天线,对这种新型互补天线特性进行了概括,对设计中的主要挑战进行了解释,并提出磁电偶极子天线将在毫米波段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与会院士专家围绕学术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为增进院士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学术交流合作和学科交叉创造了条件。
会议现场
颁发外籍院士证书
郭光灿院士主持
外籍院士马佐平作报告
院士积极发言
会议现场
关闭窗口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