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基础研究的建制化科研机构。多年来,研究所几代科研人员坚持久久为功,专注于开展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进化生物学关键科学问题的探索与理论研究,产出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成果,不断填补国内外空白。
近年来,研究所在“从鱼到人”探源研究、古DNA揭秘人类演化、探索生物与环境长期协同演化规律等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更新了人类传统认知。
新征程上,研究所将聚焦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以及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物类群的演化与环境变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入开展基础研究,突出原创,打造进化生物学领域原创学术思想和重大科研成果的策源地,创建世界级科学中心和人才高地,使我国主导自己国家相关历史、史前史、生命演化史的话语权,为推进全球关于人类由来、生命与地球协同演化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作出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创新贡献。
未来,研究所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创新基础研究范式。不断推进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打造集化石采集、研究、保护、利用和大数据模拟为一体的世界级开放式研究支撑平台,促进实验方法和技术创新与科学研究的有机融合,引领建成新的生物演化与人类起源研究范式。
二是发起并实施若干国际大科学计划。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科技网络,依托研究所在进化生物学领域的国际学术优势地位,发起和组织若干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多国相关研究机构建立化石、数据、平台等共享合作关系,并联合开展多区域、多学科综合研究,在合作研究中充分调动世界范围内进化生物学领域各类研究资源,为构建新的国际合作研究模式开展有益探索,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界的研究贡献度和学术影响力。
三是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不断提升科研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开展国际学位培养和国际特别研究助理聘用,探索建立进化生物学领域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国际人才高地。
(作者:邓涛,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