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9月18日至21日,由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学术年会暨‘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 推动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河北沧州举行。
会议设大会主题报告、“盐碱土障碍消减与质量提升”分会场和“耐盐植物适生种植”分会场及研究生专场。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清华大学、宁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90余家单位的300多位专家学者、研究生、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为农业资源中心“盐碱地特色农业青年突击队”进行了授旗。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小京作了题为“关于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思考”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田长彦、宁夏大学教授许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姚荣江、匈牙利土壤研究所教授Tibor Tóth和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研究、创新与商业化开发办公室主任Bilquees Gul等专家分别围绕实施盐碱地以种适土与以土适种、耐盐作物分子育种与盐碱地农业、盐碱地制图、盐碱地农艺措施改良利用、我国盐碱地治理利用历程现状与展望思考等作了主题报告。
在“盐碱土障碍消减与质量提升”分会场,与会专家针对新疆干旱区盐渍化土壤、宁夏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东北苏打盐碱地、滨海盐碱地咸水结冰灌溉植棉技术、冬小麦土下覆膜栽培技术、微咸水节水灌溉技术、黑土粮仓科技示范“改土提质增效”相关技术等进行了学术交流。
在“耐盐植物适生种植”分会场,专家们围绕干旱区饲料油菜适盐机理及其产业化模式、植物激素及次生代谢产物介导植物耐盐能力、耐盐碱高产长穗偃麦草选育与试验示范、改良剂改良盐碱地、作物适生改土、水盐调控、水肥耦合、种质选育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2个研究生专场中,来自不同高校的近20名研究生分别围绕“盐碱土障碍削减与质量提升”和“耐盐植物适生种植”的主题进行了学术汇报,并经专家点评、评选出了6个优秀报告。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到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试验站、海兴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试验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了站内监测和试验设施、种质资源库、土壤资源库、盐生植物选育试验等。
会议现场
授旗仪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