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9月10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合作交流座谈会在西藏林芝召开。
会议围绕科技创新合作、野外台站建设展开了深入交流。西北研究院研究员王世金、胡泽勇和副研究员何晓波分别代表米堆冰川-光谢错冰湖灾害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米堆站”)、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 “那曲站”)、唐古拉山冰冻圈与环境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 “唐古拉站”),就野外站建站意义、建站目标、建站方案和近几年工作进展进行了详细汇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近期发布了《关于认定首批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西北研究院申报的米堆站、那曲站、唐古拉站位列其中。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杨开勇高度赞赏了西北研究院科研工作者不畏高寒、坚守岗位的科学家精神,并高度肯定了西北研究院在西藏的科研工作及成绩,希望西北研究院继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把米堆站、那曲站、唐古拉站建成西藏自治区的标志性平台和应用示范基地,通过长期监测与科学研究,为西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言献策,使其成为科技援藏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希望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与西北研究院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加强合作交流。
西北研究院院长冯起希望米堆站、那曲站、唐古拉站加强与西藏自治区科研单位的紧密联系,做到野外站共建共享共治。西北研究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加强对米堆站、那曲站、唐古拉站基础设施、科研条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协同西北研究院在西藏自治区的其他项目或平台,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为西藏自治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会前,冯起参加了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23年西藏南迦巴瓦论坛,并作“西藏生态环境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进展”专题发言,重点介绍了西北研究院近些年在西藏自治区开展的高寒网络建设、防灾减灾与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