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司法保护与科学研究中心在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复兴镇的中国科学院赤水河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与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研究站揭牌成立。
仪式现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赤水市人民法院、赤水市人民检察院、赤水市农业农村局签订了《长江上游珍稀濒危水生物种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水生所研究员解绶启、贺锋、刘焕章和副研究员刘飞受聘为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智库专家。刘焕章、刘飞还同时受聘为赤水市人民法院环境资源案件技术调查官、赤水市人民检察院特邀检察官助理。
赤水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农业农村局向水生所移交了首批“珍稀濒危水生物种司法保护资金”11.6148万元,主要用于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及其野外种群恢复。
与会人员还参观了中国科学院赤水河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与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研究站,并开展了增殖放流,将国家二级保护鱼类2000尾胭脂鱼及岩原鲤5000尾放入赤水河中。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干流没有修建大坝、仍然保持自然河流特征的大型一级支流。赤水河鱼类物种极为丰富,分布有150种土著鱼类,其中包括11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5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以及2种仅分布于赤水河流域的特有鱼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价值。赤水河也是长江十年禁渔的先行试点和示范区,为长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政策提供了重要经验。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与司法保护科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推动形成珍稀濒危水生物种环境司法、行政执法与科学研究的保护合力,充分运用各方优势,加强机制创新,携手共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大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