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出版

2022-05-07 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人员撰写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滨海湿地富含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质分解率和甲烷生成率较低,能够捕获和埋藏大量有机碳。盐沼、海草床和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的生物量虽只占陆地的0.05%,但能从海洋及大气中储存和转移更多的碳(即“蓝碳”),是全球重要的碳汇,也是全球“蓝碳”资源的重要贡献者。然而,滨海湿地处于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经济发展最快和人类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及由此引起的水文过程变化都会影响滨海湿地的“蓝碳”功能。其碳循环的关键机制有待探讨,其固碳潜力、碳汇通量和封存量的数据还很少,目前尚无全球公认的机制来正确认知蓝色碳汇的重要性。

  该书作者依托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选择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潮汐湿地、非潮汐湿地及开垦后的农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水文过程和水盐交互作用为主线,基于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和原位控制试验,阐述滨海湿地碳循环关键过程和碳汇功能对水文过程(潮汐、地表淹水、地下水位变化)、气候变化(增温、降雨量变化、降雨季节分配、氮输入)及人类活动(农田开垦)的响应机制。该书分为10章,共44万字,包括161幅图和30张表,系统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关键过程和碳汇功能的影响因素及机制,丰富了滨海湿地碳循环理论,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气候变化下滨海湿地碳库功能动态,为气候变化下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及碳汇功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为中国及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蓝碳”增汇提供新思路,可供湿地、生态、地理、环境、水资源、气象、信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考使用。

  该书是“中国海岸带研究”丛书系列的最新分册,该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出版

打印 责任编辑:江澄
  • 国科控股举办企业分类清理工作专题培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