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一线动态

中国科技云向全国科研机构免费开放资源与服务加速新冠病毒研究与防治

2020-01-30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字体:

语音播报

  当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打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一仗。中国科技云动态优化传输质量和网络带宽,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提供高质量的保障,确保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研人员无障碍访问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相关数据资源,系统访问量已达600万余次;中国科技云在曙光国产计算系统上为科技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筛选工作建立了100个节点的专用计算队列,通过虚拟药物筛选平台及独创交互式可视化建模的精确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相关计算寻找有可能的靶标复合物结构,为后续实验阶段的化合物遴选和测试提供指导。

  为加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工作,充分发挥中国科技云服务科研创新的专有云特色,中国科技云宣布在疫情期间,向在病毒传播、快速检测、对症药物、疫苗研制等方面进行科技攻关的全国各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中国科技云所有的资源与服务,主要包括:(1)高性能计算、AI计算和数据分析能力;(2)云计算与云存储;(3)基础数据与开源科学软件;(4)支持每家机构利用科技云会召开100方不限时实时在线视频会议,并为每家机构提供100G科技云盘空间。

  疫情期间,任何针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进行科技攻关的科研机构均可以登录中国科技云门户网站(http://www.cstcloud.cn)了解相关的资源及服务,并通过邮件(cstcloud@cnic.cn)联系,中国科技云将在第一时间与相关机构对接。

  目前,中国科技云已实现了高速科研网络、海量数据存储、大规模计算分析、科学数据与信息资源、科研软件资源等的全面整合集成与云化,为国内外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便捷易用的云服务;已汇聚了315PF计算资源、150PB存储资源以及数十PB的科学数据资源,集成部署了综合服务平台52个、各类科研软件400余款;围绕科技创新全过程,提供网络服务、存储服务、计算服务、数据信息服务、科学软件服务及科研社区服务等9大类典型云服务;用户群体覆盖了生命与健康、前沿与交叉多个学科领域。

打印 责任编辑:任霄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