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 > 院士建议
顾逸东: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不能再“甘当配角”
  文章来源:人民网 赵竹青 发布时间:2014-07-15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顾逸东院士日前在中科院学部举行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上表示,我国航天的发展理念和方式需要转变,要改变长期以来“重技术轻科学”的状况。

  顾逸东举例说,我国空间科学论文已居世界前十,但其中围绕中国自己的空间任务的论文数仅占5.2%,论文产出大量采用国外的探测数据。“这说明我国空间科学基础不错,但自主的空间任务太少。”

  另外,我国科学卫星的数量极少。全球目前在轨的937颗卫星中,科学卫星92颗,约占10%,但我国没有一颗在轨运行的科学卫星。“这与我国空间大国的形象不符,也与我国国际地位完全不相称。”

  在占整个空间机构的预算比例上,2015年美国NASA占24%,欧洲ESA占17.6%,加拿大CSA占20.8%,日本JAXA估计占30%(含地球科学)。“而我国,这一数字估计低于5%。” 顾逸东说。

  “我们不重视空间科学的时间太长了,这一点是时候做出改变了。”顾逸东说,空间科学总体来讲需要科学驱动,空间科学对我国基础科学水平的进步和我国航天事业都非常重要。“美国等空间大国都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科学规划,酝酿着空间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我们不能再继续‘甘当配角’了。”

  近年来,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顾逸东表示,依托于我国正在规划实施的载人空间站工程、探月三期工程,以及中科院先导专项中的“科学卫星计划”等,目前我国具备在空间科学实施突破的基本条件和历史机遇。他建议,将空间科学的跨越作为今后我国航天领域和基础科学发展的主要突破口之一。“空间科学是探索发现无尽的源泉,只要重视,我们就有巨大的机会。”

  “发展空间科学需要从政策、体制机制、稳定支持、队伍培养、教育等各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改革力度。”顾逸东建议,应当充分利用空间站开展航天医学、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适宜的空间环境、天文、地球科学项目;依托探月工程和未来深空探测工程开展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规划科学卫星系列,通过加大对空间科学研究的投入和稳定支持,经过15-20年的努力,使我国空间科学整体跨上新台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并且努力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使我国成为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空间科学大国。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