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 田博群摄
大豆育种专家李艳华的试验田 田博群摄
大豆育种专家李艳华在接受采访 田博群摄
大豆种植试验区里一片片豆荚微微黄 史轶夫摄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就应该研发出最好的大豆品种。天上的火箭不让别人落下,地里的大豆品种也要腾飞!”中国大豆育种专家李艳华曾这样说。
9月3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黑龙江主题采访团来到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开展采访活动。
“走,去我的试验田,给你们看看我的成果。”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寒区大豆育种学科组组长李艳华说,她带着采访团的记者们,来到一片大豆种植试验区,一片片微黄、茂密的大豆长势喜人,一阵微风吹过,豆荚轻轻摇摆,记者们感受到丰收的气息。
作为学术带头人,李艳华长期坚持在科研第一线。每年的6至9月,她最为忙碌,遴选豆种、人工授粉、鉴定实验,一刻不能停歇。与大型机械化种地不同,李艳华进行大豆杂交实验的方式,很是“传统”。播种、收割、脱粒……这些过程都要人工完成。上万份的大豆育种材料,每一个豆荚、每一个豆粒都需要观察。
记者了解到,李艳华与大豆结下了“不解情缘”,她家里几代人都以种大豆为生。1990年,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被推荐到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实习”。从进实验站的第一天起,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留下来。每天天不亮,她就跟老师去地里,给大豆做杂交实验。大豆的最佳授粉期是凌晨4点到7点。李艳华经常不回家,干脆睡在实验室里“抢时间”。1991年,李艳华成为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的一员。从接棒的那一刻开始,她就确定了目标:培育适应东北高寒地区种植和加工的优质大豆品种。
如今,李艳华从事寒地黑土区大豆育种的研究工作30余年,已审定“东生”大豆品种17个(含国家审定品种4个),大豆品种转化3800万元。其中2022年“东生17”、“东生19”共转化1000万元,在东北地区第三、第四积温带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5000多万亩,增产大豆20多亿斤,为地方增加经济效益达40亿元。她培育的“东生1号”大豆品种被列为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第二积温带下限和第三积温带的首推品种,外型圆黄、品质好,审定至今20年依然深受种植户、粮商、企业喜爱,普遍商品粮价收购价高于市场0.5元/斤;培育的“东生7号”2017年经营权转让费高达700万。
除了繁重的科研工作,作为知名的农业专家,李艳华专门组建的微信群,每年都接到成千上万个农民和企业的咨询电话,她默默地承担着自己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开展大豆新技术培训已经成为了李艳华研究员的本职工作,几年来,她通过农民夜校,科普之冬、田间短训等累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班上百期,培训数千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