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学者风采

高晶:到一线去是地学人的使命

2022-07-19 光明日报 齐芳
【字体:

语音播报

高晶(左一)在工作中。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图

  5月15日凌晨4时,高原的天漆黑如墨,但位于海拔4300米的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营地灯火通明。

  已经熬了3个晚上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高晶感觉很累,但一点也不敢松懈——她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浮空艇分队的负责人,现在,“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已准备就绪,要冲击新高度。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在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搭载了水汽稳定同位素分析仪,监测黑碳、甲烷、二氧化碳等含量变化的多种分析仪器,能够获取珠峰地区大气水汽传输和温室气体垂直变化过程关键科学数据,将为揭示西风传输影响下的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为了完成此次科考任务,高晶带着团队已经在高原一个多月了。“我们来到营地后一直在监测天气条件,但始终等不到最合适的放飞条件。能不能飞,团队有不同意见。”等下去,还是试一下?压力集中在高晶身上。

  那天,她和副队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泰华在营地里“转圈”,争论、分析……最终,高晶“拍了板”:飞!

  5000米、6000米、7000米!8000米!9032米!

  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掌声和欢呼声从营地满溢而出,扩散到很远、很远……

  高晶毕业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后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攻读硕士和博士。18年来,她每年至少要在高原上待一两个月。用高晶的话说:“我科研的根脉在高原。”

  忍受高原反应带来的各种不适,背着行李徒步登山,在狂风暴雪中露营……在高原上做科研,挑战人体极限的事情对高晶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清秀、单薄的高晶却从未想过退缩,更不以为苦:“姚檀栋院士50多岁的时候带我们上高原,都是走在最前面的。这次‘巅峰使命’他也一直在一线。老先生们都没说辛苦,我们哪好意思抱怨!”

  在高晶看来,到一线去,是每一个地学人的使命。“我们地学科研人员可能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研究必须扎根在一线。科学分析依赖于数据,你必须要清楚数据是从哪里来、怎么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兴趣。可能我是个比较较真的人,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到底。”

  如今,高晶不仅仅是一个研究者,更是领头雁。她要带团队——从2017年12月开始,她就担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浮空艇分队的负责人,“我们这个团队集中了中科院几个研究所的优势力量,从3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已经磨合得非常好了。这次我之所以敢‘拍板’,也是因为我对团队有信心!”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对浮空艇分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本次观测是高新技术和前沿科学的融合,在科学观测上进入了一个超前的模式,这些成果将为人类社会发展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回到北京的高晶正在忙碌地分析数据、写论文。就在6月7日,中外科学家们在学术期刊《自然·地球与环境论评》上发表了对于青藏高原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解析了“亚洲水塔”失衡的机制。高晶是主要作者之一。

  而新的科考计划也正在筹划中:“我们希望今年8月能去慕士塔格峰再做一次浮空艇观测,12月还要到鲁朗地区再进行一次常规观测。科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觉得很快乐。”

  (原载于《光明日报》 2022-07-19 01版)

打印 责任编辑:侯茜
  • 李栋:看清细胞更深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