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2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北京会见了来访的欧洲科学院院长。双方就中国科学院与欧洲科学院在未来的信息交流,以及共同关注的一些具体议题,如:知识产权、科学伦理问题、学生或青年学者的交换等广泛交换了意见。 8月12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北京会见了来访的欧洲科学院院长Prof. Pieter J.D.Drenth。双方就中国科学院与欧洲科学院在未来的信息交流,以及共同关注的一些具体议题,如:知识产权、科学伦理问题、学生或青年学者的交换等广泛交换了意见。
Pieter J.D.Drenth院长首先回顾了1996年与路甬祥院长见面的情景,之后介绍了欧洲科学院成立的历史和主要任务,欧洲科学院希望与世界上各主要科学院建立联系,尤其希望和中国科学院加强信息交换,如相互网址的链接、期刊、出版物和咨询报告的交换等。Pieter J.D.Drenth说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十分关注与中国的合作,现在与中欧之间的科技合作已经从单独的项目合作发展成为战略合作。Pieter J.D.Drenth院长作为荷兰皇家科学院的前任院长,感谢路甬祥院长对中荷科技合作的支持,感谢路甬祥院长给荷兰教科大臣的信,双方合作培养博士生的计划已得到了荷兰教科部的支持,培养博士生的数额已增加到了16个。
路甬祥院长对Pieter J.D.Drenth院长的建议做了积极的回应,并表示欧洲科学院可以成为中国科学院和欧洲各科学院之间合作的桥梁,欧洲科学院可以发挥更广泛的国际作用。同意双方建立建立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双方专门委员会应该加强联系,如在科学论理、评估体系和标准等方面。路甬祥院长表示希望能得到欧洲科学院有关科学战略方面的报告,用以中国科学技术的决策参考。路甬祥院长最后表示,欧洲具有悠久的科学传统和研究经验,中国科学院希望不仅开展科研合作,还要在科学伦理、科学理念和科研管理方面开展合作。
最后,Pieter J.D.Drenth院长邀请路甬祥院长和中国科学院的代表参加2005年欧洲科学院的科学伦理研讨会。
欧洲科学院是欧洲国家或地区的52个科学院和人文科学院的联盟,其成员科学院是独立的科学家和学者团体,这些成员科学院都享有盛誉,具有各自独立的委员会,科研方向包括多种学科。欧洲科学院主要致力于科学事业和人文事业,包括社会科学。成员科学院在他们所在国家的科研事业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多个国际组织的认可,如国际科学基金会、国际科学院联合会、ICSU、国际科学理事会及其他类似国际组织。科学院最高机构为欧洲科学院全体委员会,下设成员科学院联盟、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专家小组。欧洲科学院主要从事:促进成员科学院之间的信息和经验交流;通过个成员科学院为欧洲科学界和科学团体提供建议;通过成员科学院努力促进科学繁荣,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与政治、商业利益和意识形态的零接触。
欧洲科学院的特点:具有非基金组织性质,同时不是大学,也不是研究具体科学的机构,不设置培训项目、基金和学术课程。欧洲科学院院长Pieter J.D. Drenth教授曾早年在阿姆斯特丹和纽约学习心理学,1958年获硕士学位;1960年获博士学位。1967年起,任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学教授。1983年——1987年任该大学校长。1980年任荷兰皇家科学院成员;1987——1990任该院司库;1990——1996任该院院长,并获该院名誉博士学位和学者奖。荷兰女王授予他爵士头衔。2003年,Pieter J.D. Drenth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长职务。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郭华东、心里所所长杨玉芳等领导陪同参加会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