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天文台中长期规划研讨会召开。 2004年8月5日,上海天文台在江苏周庄雲海度假村召开该台中长期规划研讨会。两院院士、台领导、各创新团组的首席研究员、研究室正副主任、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部分科研骨干参加了研讨会。
上午的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副台长胡金豪主持。副台长洪晓瑜首先简单介绍了有关情况,随后天文地球动力学中心黄乘利、天体物理室侯金良、VLBI室洪晓瑜、天文技术室林传富介绍了本研究室的具体规划内容,黄城、杨福民、朱能鸿等作了补充。常务副台长廖新浩提出了该台制定中长期规划的原则和一些建议。即我们的规划应在国家、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大的规划背景下进行;要仔细研究规划的可行性(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和争取项目的可能性);要考虑创新跨越和可持续发展。建议讨论确定一些未来要做的事。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
下午的会议由常务副台长廖新浩主持。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问题和建设性意见。叶叔华院士在介绍了欧洲伽利略计划后,分析了该台的优势领域,希望尽快拿出可行性方案,积极参与招标。黄城主任认为,我们应与德国、美国等国外高水平同类研究所进行比较,对科学目标加以明确。朱文耀研究员认为,我台要加强综合优势领域的合作和研究,而不是各自为战。曹新伍研究员认为,既然是中长期规划,应考虑新的学科生长点。沈志强研究员认为应认真探讨每一学科方向与人家的差距在什么地方?原因如何?同时建议博士毕业后不要直接留台。洪晓瑜副台长对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发表了看法:一是“规划”要求跨越式发展,项目早期的风险投资很必要,但科研人员也要有“敢死”精神;二是每个部门和学科方向本身的定位非常重要;三是建议台里下半年重新组织研究团组,这是我们自身的需要,同时也是应对明年国家天文台的团组竞争;四是人才问题,要解决好如何重组。
会议后半部分,党政办公室主任汪显坤对该管理部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谈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人事处刘维燕处长介绍了中科院有关人员编制的规划和我台的状况,同时对上海天文台返聘人员过多的情况表示担心,希望大家尽量按现有规定行事,或者重新修改规则。信息中心主任陈肖表示,将紧跟技术发展,建立数据平台,更好地为科研服务。最后,胡金豪书记作了总结发言,着重从研究生和博士后的规模、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现有人员的退出机制、青年人才的待遇四个方面谈了该台未来的人才规划问题,并指出台的中长期规划应与三期创新相结合,同时要加强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机关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