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加“中欧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研讨会”的与会者发言。

2004年7月14至16日,“中欧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成功召开。 2004年7月14至16日,“中欧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是在中科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和国际图书馆电子信息联盟的积极倡导下,由中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德国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奥地利国家图书馆共同组织,并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心联合承办。
目前我国文献信息服务正全面进入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各个文献信息系统已经采购和生产了大量数字资源,科研和教育领域用户也日益依赖数字化资源和网络化服务。在此情况下,必须充分保障这些数字信息资源能够长期、方便和经济地被广泛利用,保障在收集、采购或生产这些资源时同时获得必要的法律授权、技术知识和经济安排,拥有可靠的永久使用权,保障即使在特殊情况下我国科研和教育用户仍然能够方便、可靠、稳定地获得和使用这些战略性信息资源。而要实现这些保障,就必须实施数字资源长期战略保存工作。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是一个新的复杂的问题。我国目前仅有少数几个文献机构刚刚开始进行有关的研究工作,而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数字资源长期战略保存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应用性部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充分了解国际进展、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开拓国际合作,对于推动我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此次会议共邀请了10位来自欧盟国家直接从事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家战略设计、技术系统设计、应用项目组织的专家,会议内容包括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一般问题、不同数字对象的长期保存技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组织环境、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全球支撑结构、国家和国际长期保存策略与启动项目等5个主题,24个研究报告,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中的政策、策略、管理、法律、经济、技术等各种问题,介绍了欧洲9个重要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和联盟组织。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中科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张晓林教授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王志庚先生在会上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方面的工作和研究进展。另外国内外专家还现场回答了参会代表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进行了相互讨论。
国内有28家机构共77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会议上,国外专家为我国图书情报机构系统地介绍关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以及实践经验,使我们了解了国际上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及信息源,有利于促进我国相关领域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意识的提高,对国内今后开展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会议网站 www.csdl.ac.cn/meeting/cedp/ ) |